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回响·2022开年演讲视频回放及全文稿

马徐骏 马徐骏
2024-09-07


这篇文章很长,但看完,你会被震撼。


回响·开年演讲 第二场

时间:2022.1.1 

地点:上海  1933老场坊

主题:《光荣与梦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见了很多厉害的人,最终请到了10位有趣的嘉宾,在新年的第一天,呈现出一场非常不一样的演讲。


左右滑动查看10位嘉宾海报


这些嘉宾里,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最大有的57岁,相差了整整44年。


他们的行业跨度也非常大,有创业者,体育从业者,文旅老兵,世界级企业的董事,科研工作者,顶级小说编辑,头部社群创始人。


他们的身影,用手绘的方式展现在了开年演讲的海报上。



这些嘉宾虽然个个都非常厉害,但毕竟都不是专业的演讲者,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从来都没有上过大舞台,他们为了能够呈现这次的分享,做了你根本想象不到的准备和练习。


下面我们会把这十个演讲的视频+文稿一次性放出,看你看个过瘾,同时,作为开年演讲的策划人,我也会把自己跟他们的交流和感受写一个简短的策划人手记附在每篇演讲稿后面。


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人登上开年演讲的舞台,讲述他们自己动人的故事,舞台属于每一个有追求的奋斗者,这是“回响”这个品牌的理念。



成甲  《找到人生独特的打法》



你好,我是成甲。


我有很多身份,比如创业者,比如文旅发展的规划师,以及作者,但我最希望你记住我的身份,是一名“学生”。 


因为“学生”这个身份,在我最迷茫无助的时候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还把我带到了未曾想过的世界。


学生这个身份,让我在创业的时候,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一名作者,还见到了我的偶像查理·芒格,面对面向他请教了两个多小时,还遇到了很多厉害的人,见到了更辽阔的世界,而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没想到过的。



当然,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喜欢做“学生”的,谁不想做老师,教导别人呢?


我研究生一毕业,就和导师合伙成立了一家旅游规划公司,教别人如何做规划。可进了这个行业才发现,我啊,naive,too young too simple,客户不会相信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提交的方案。为此,导师还建议我,把胡子蓄起来,看起来会成熟专业一些。


为了改变这种窘境,我又像一个学生一样开始钻研,学习行业知识,复盘项目汇报。大约2-3年时间,我终于弄明白了,如何才能够做出一个让客户满意,专家认可的方案,顺利地通过规划汇报评审。这时候公司的创业算是站稳了脚跟。


这听起来像是个创业成功故事对吧?


可是,这时我内心却感到不安了。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方案之所以能通过,是因为修炼出了一种让大家达成共识的能力。


可是做一个旅游项目牵涉的面太多了,涉及到土地使用,相关政策的调整,拆迁基础设施,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一个项目周期五年都是短的。


大家达成共识的方案,就是正确的方案吗?



我不知道。


更麻烦的是,不是我不想给出一个正确的方案,而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对的。


那我凭什么卖给客户,一个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正确的方案呢?


你可能会说,我太钻牛角尖了,大家不都是这么做的吗?可是我内心有一个声音:“不要卖你自己不会买的东西。”



思来想去,我决定诚实地告诉客户:我确实不能确定我给的方案不一定是正确的,但这是我们愿意尽最大努力,和你一起找到最可能的解决方案。


有同事不理解:别人夸自己还来不及,哪有自己说自己不行的呢?这么搞,丢了项目,公司黄了咋办?


所幸,最终这个选择并没有让我们的业务受太大的影响,反而,这种对客户真诚的态度,成了我们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石。


不过,在我看来,这不过也是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但我心里还是想探究清楚,做人,做事,做一个项目,背后究竟何为正确,有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转折发生2012年的一个下午。我偶然搜到一篇博客上的文章,其中有一段介绍了查理·芒格先生的思考方法。他说,任何一个人要做出准确的判断,都不应该局限在自己的专业知识里,而应该广泛地向人类各个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学习,比如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验证,综合判断,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芒格把这种方法,称为“多元思维模型”。


当时这段话给我非常大的启发,虽然我也不知道我们旅游规划设计和化学、医学、天文学有什么关系,但是我心里就是觉得“不明觉厉”,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他说的对。


我像在茫茫黑夜中的人,突然找到了一盏明灯,很希望了解具体的学习方法。不过,芒格先生只是大致介绍了这种方法在投资中的应用,这个方法怎么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没有太具体的介绍。十多年前,市面上不仅关于思维模型的资料非常少,甚至关于查理·芒格的信息也很少。


怎么办?既然没有现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动手搞吧。



我先买来各个不同领域的经典和科普书籍来读。


那时我受曾国藩影响,每日早上5点半起床晨修,反思,写日记。午休的时候,再加入阅读和反思的时间。我大约花了3年左右时间,靠着这种笨功夫,才突然开窍了,明白了那些看似不着边的学科和我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原来,我过去学习时,觉得重要的是“知识”。因此不是我本专业的知识,当然就不用关心了。但其实真正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人类在不同领域都会面临一些相似的问题。在一个行业中正在面临的新问题,可能是另一个领域中老问题,而且早就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的老问题。



想明白了这点,我突然感觉自己能够把以前零散的信息串联成网络了。在工作中,我感觉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灵光乍现的时间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这么好的点子是谁想出来的!”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甚至这还影响到了我的性格,连我媳妇都说:和你结婚几年,感觉你越来越平和了,都不怎么发火了。


我的感受是很多问题想明白了,就没必要发火了。生活,有那么多值得去做的事情,反求诸己,远比苛责别人更有意义。



我特别开心,觉得自己很幸运,过去竟从来没人告诉我还可以这样学习。如果不是遇到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我可能还一直处在低水平的勤奋当中不自知。


是什么拯救你的,你就应该用它来回馈这个世界。这是我在《好好学习》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就引用的一句话,我真的觉得芒格的思想和方法,拯救改变了我,就有可能帮助到更多人。


于是,我开始跟朋友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改变,推荐查理·芒格和他的《穷查理宝典》。我在公众号写文章介绍芒格思想,出版了《好好学习》介绍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在得到做节目的时候也在介绍芒格的思想和方法。



有一次,我在公众号推荐芒格思想的时候,有人给我留言:哥们儿,芒格还活着呢,你天天推荐他,为啥不去见见他呢?

 

我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的。但芒格是全球顶级的投资大师,我就是一个普通创业者,人家为什么要见我呢?

 

可人生的际遇就是这么奇妙。


2018年的时候,《穷查理宝典》的出版人,也是中信出版集团的董事施宏俊老师,正好是他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芒格的思想和智慧。恰巧,他新招聘的助理,知道我一直推荐芒格的思想,就介绍我和施老师相识,我和施老师一见如故,立刻被施老师的儒雅谦和折服了。


聊了几次之后,施老师问我,带你去美国见见芒格先生怎么样?



我能说不去吗?这也是人生“活久见”呀。


施老师把我引荐给了查理·芒格先生的合伙人李录先生,我们乘坐他的私人飞机直飞奥马哈。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坐私人飞机。


去奥马哈单程大约4小时,大家就一起聊天。李先生知识渊博,视野非常开阔,非常博学。幸好,过去几年受芒格的影响,我对读了各个领域的书,不少话题也能不至于太尴尬,至少接得上,聊的就很开心。在李录先生的安排下,我有幸面对面采访了芒格先生两小时。



在回程的飞机上,李先生问我再次来美国,我自然求之不得。


之后在李先生的引荐下,我陆续认识了很多有魅力的人物,他们极大拓展了我的眼界,比如桃花源基金会的CEO张爽先生,他不仅为人谦逊真诚,而且特别好玩,兴趣很广泛,和他在一起,总感觉生活有数不尽的有趣事情。


我把他列入我的人生值得的导师名录里的,一看到这些人,就觉得没白活。


后来,爽哥又把我介绍给了马云基金会的秘书长于姐,于姐请我担任了马云基金会的顾问,又给了我更多学习和理解社会的机会。


类似的经历,在过去几年中频繁发生。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我当然也这么想,但我心底更深处却产生了一种困扰和焦虑。



一方面,我非常感谢这些老师朋友,他们有着远大于我的格局、眼界、能力和影响力,却愿意真诚无私给我帮助和支持,为我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但我也产生了一种我“配不上”的感觉。我在想,我作为一个什么都帮不到他们的晚辈,凭什么去跟人家交往呢?我对他们有什么价值呢? 


这种“配不上”的感受,困扰了我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想错了。我不应该担心自己是否“配得上”的问题,而是应该考虑如何能“对得起”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既然生活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我要做的,绝对不是患得患失,而是珍惜老天爷借给自己的体验、经历和他人的信任,用自己最热爱和擅长的方式,回馈他人和社会,从而对得起别人的对你的信任和付出。


我突然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话,在一生戎马后,毛主席总结他取胜的打法,只有十六个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我为主,积极主动。”

 


小时候我没懂这句话什么意思,现在才理解,找到自己独特的打法,其实就是回归自己最本真的样子,用自己热爱、相信、擅长的方式去生活。


我很感谢这一路的经历,给我带来独特体验的同时,让我敢于找回本来的自我。我开始感受到找到自己人生打法的节奏感,也越来越理解芒格说的那句话,“最重要的不是你手中摸到什么牌,而是你能不能把手里的牌打好。” 


回看自己一路走来,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面对生活的起伏,最有力量的依靠,就是虔诚地做一名学生。


什么是学生?是一种身份吗?


不,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其实“学生”是一种“心态”,一种生活方式。


“学”字,上面是“觉”,下面是“子”,学就是像孩子一样,保持赤子之心,真诚,好奇地觉察学习。“生”是指从无到有的生命力,创造力。



做一个学生,就是永远保持真诚的“赤子之心”,好奇地探索,耐心地观察思考、不断地尝试探索生命的可能性。我自己很有限,但是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真诚地做一个学生,就能少一点愚蠢,多一点善意。


我们都会害怕,一旦展开真实的自己,就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和弱小,很怕别人会欺负自己,会让自己失去已经拥有的。但我发现,那些真正活出自我的人,他们却知道,回归真诚,失去的是只是幻觉,但得到的却是最有力量的坦诚。


就像我认识的那些人间值得的老师和朋友们,都活出了真实的自己,所以在他人的眼中就显得很独特。他们不就是我最好的榜样吗?



那从他们身上我学到感悟到的,我必须要分享给更多的人,所以我发起了“破壁节”活动,鼓励自己和更多人战胜真实地面对自己内心的壁垒。我还发起了“万物皆可盘我心”的共学社群,为了支持更多人交流自我成长、反思的方法、心得。


我接下来要做的,是发起“善智园”的项目,希望和善良有智慧的人在一起,彼此启发和成长。如果你有兴趣,欢迎你一起加入这个项目,扫码加入。



我是成甲,我人生的独特打法,就是做一个真诚的学生。今天把我的经历和思考分享给你,希望也能帮助你找到属于你人生的独特打法。



马徐骏·策划人手记:


成甲是一个气魄非凡的男子汉,去年我就邀请他来参加开年演讲了,他要修养身体,但今年身体好一点了,就毫不犹豫的接受了邀约。


因为身体状况依然很差,在训练的时候,他很多时候是需要躺着的。



但他坚持完成了全部的训练,还把心得写成了复盘。


我听完他的演讲,只有四个的感觉——借“甲”修真。活的真实是他独特的人生打法。你看我们对修行到很高的境界的人,尊称不就是“真人”嘛。


遇到对的“真人”,可能只是一句话,你就通了。


所以其实成甲已经进入了很高水准的境界,只要调理好身体,他一定会大展拳脚。



邹岳  《如何才能“美”上“天”?》



你肯定听过一句话: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但是你知道为了要抵达星辰大海,除了炫酷的宇宙飞船和强大的动力能源,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是人。


所以保护好人,保护好宇航员是非常重要的。


你好,我是邹岳,是伽蓝集团的研发中心的副总经理也是研发中心负责人。



你可能不太熟悉伽蓝集团,但你肯定听说过,自然堂、美素、植物智慧、春夏等品牌,这些都是伽蓝旗下的护肤品品牌。伽蓝其实创办在2001年创办的,在过去的20年已经成长为我们中国民营化妆品的领军企业。


而且最厉害的是,伽蓝其实一家高科技公司。


但你可能会说了,化妆品就化妆品呗,跟航天探索,挂不上钩啊?会不会又在炒概念,蹭热点啊?不会又是个噱头吧?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绝对不是的。


其实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保护人体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如果不做好个人清洁、护肤,人类别说探索太空了,连走出地球都困难。


我想通过今天的分享,来跟你说说在过去7年里,伽蓝集团研发中心、美素品牌及我个人,在皮肤护理、星际旅行和太空护肤科研的幕后故事,很多事我从来没跟别人讲过,今天是第一次讲。



我是复旦化学系的,毕业之后,一直在瑞士的跨国公司工作,我研究的是分子结构和气味的关系,我的鼻子非常灵,闻到一个气味,我就能直接给你写出分子结构式来,全世界能做到的,也没几个。


我是2019年加入伽蓝的,那年我40岁。刚进公司就接手了一个高科技的项目,而且非常保密,这个项目叫做“卡门线项目”,还有个代号“ZD-5”。


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是卡门线,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还只能偷偷查了一下,卡门线是的位置是海拔100km,这条线以内是地球,这条线之外,就是外太空了。是钱学森的导师,著名的航空和航天工程学家西奥多·冯·卡门的名字命名。



通过这个名字和代号,估计你也能猜得出来,这大概是个什么项目了。“卡门线项目”就是我们要开发新的个人清洁、护肤和彩妆产品给航天员在空间站使用的。


其实早在2015年的时候,伽蓝就已经就已经立项,进行开发、测试了,也对接了很多的相关航天机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个事是真的难啊。因为那时候中国还没有空间站,也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和技术积累。航天器通常是一个密闭的恒温、恒湿的内循环生活环境,跟地球上的环境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在地球上,也很难凭空想象在外太空到底需要做哪些个人清洁,身体护理的。


这么说你可能还是理解不了,航天员的个人清洁和皮肤护理,对航天来说有多重要。我给你举两个发生过的真实例子吧。



1968年,美国的阿波罗7号成功发射升空,其中有一位宇航员感染了病毒性感冒,结果很快所有航天员也感染了。


你可能会说感冒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你要知道在太空失重的环境里,感冒是很可怕的。鼻涕流不出来,鼻窦肿胀,堵在鼻腔里,让航天员呼吸困难。再加上高压的工作环境,会严重影响宇航员的正常工作。


所以在所有宇航员的一致要求下,最后阿波罗7号提前48小时返航。这不就相当于任务失败了嘛。


再来看这张图,这是国际空间站里一块编号为406的面板,这上面黑色的,是霉菌。



这块面板为什么会长霉菌呢?


因为太空里没有重力,人体肌肉掉得很快,宇航员为了维持体能和健康,需要健身。健身就会出汗,宇航员随手就把湿衣服挂在这块面板上。结果没想到潮湿的环境,滋生了大量霉菌。


在地球上如果发霉了,开窗通风,晒晒太阳就好了。但是空间站你开窗试试?而且空间站也没有足够的采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霉菌不解决,不但会影响宇航员的身体健康,还会腐蚀电线设备导致仪器失灵,对整个空间站的安全造成影响。最终这块406面板不得不整体更换掉。


国际空间站(ISS)报告的宇航员在空间站里的不良反应里,40%和皮肤敏感有关。空间站里皮疹的发生率,超过陆地生活25倍以上。



怎么样,这下你理解了吧?太空里的个人清洁,根本就不是舒不舒服,好不好看的问题,而是关乎任务成败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


但我们是做化妆品的公司,对航天领域并不熟悉,虽然有国外的经验和文献,但是怎么开发产品却没有模式可以参考。



以什么标准来设计配方和包装?

设计开发出来的产品怎么进行验证和测试?

产品的成功标准是什么?

这些问题当时我们统统没有答案。


要做成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太空护肤产品,建立好标准,我们觉得还是要跟航天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所以2019年,我主导跟太空科技机构,建立了“太空护肤科技联合实验室”,联合开展航天医学相关的,皮肤健康的基础研究。


具体的研发细节太专业,我就不说了,我光说几个细节,你就知道这件事有多难了。



你可以先猜一下,宇航员在太空里洗个澡,要花多少钱?


根据目前国际空间站核算的平均运载成本,每把1升水的发射到太空里,成本大概是35万元,人在地面洗澡,每次大概要用20L水,所以想在太空里洗个澡,费用大概是700万。


在空间站里洗澡,真的太贵了!



但是就像前面说的,个人清洁和护理又是必须的,还不能十天半个月洗一次,为了达到环境清洁标准,宇航员最好两三天就要洗一次。那怎么办呢?


所以我们设计的是免洗的清洁产品。


首先是洗发水和沐浴露,我们设计的是个“无水清洁产品”,这个无水的意思,不是说产品没有水,而是说使用产品不需要额外再用水冲洗。


为什么不能用水洗呢?除了太贵之外,在太空中,水是漂浮着不会落地的,宇航员如果不小心吸进肺里可能会导致窒息。


这里再普及一个专业知识,化妆品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洗去型产品,另一种叫驻留型产品。



洗去型产品比如洗发水,沐浴露这样的,都是短暂接触皮肤,就要拿水冲掉的。而像爽肤水、精华液、护肤霜这样的,属于驻留型产品,每次使用都会长期、大量留在皮肤上,促进皮肤吸收之后保护皮肤的。


一般在业内,洗去型产品和驻留型产品是两种相反的需求,一个是清理,一个是保持,所以开发起来完全是两种做法,就像楚河汉界一样泾渭分明。但现在,我们是要用驻留型产品的标准来做洗去型产品,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开发的太空洗发水和沐浴露,一方面要实现身体清洁的目的,又不能损伤皮肤,同时还要适合长期使用。所以配方都跟我们在地球上用的很不一样,天然、温和、效果还好。配方稳定剂我们用的食品级,有机会用一次,你立马就能感觉出来有多不一样,不止清爽,还很滋润。


其次是护肤品,前面提到,空间站是个密闭、失重的环境,皮肤失水很严重的,你平时待在空调房里感觉皮肤是不是很干燥,航天员就是六个月待在空调房里不能出来,你想象一下,会有多干。



皮肤保湿极其重要,但这里的产品开发我们有另外一个思路。因为伽蓝已经有非常强大的基础研发了,我们不需要重新发明一遍轮子,只需要从现有的成熟配方中选择出最合适的做升级就行。


最终航天部门选择的就是市面上卖的最好的产品,我们那款“自然堂男士喜马拉雅冰川保湿露”。它的核心成分是喜马拉雅曲登尼玛冰川水,我们在实验室里反复测试下来,保湿效果是最好的,最后反馈也是最好的。


但航天员不止有男的,还有女航天员呢,女航天员对护肤的要求更高,不止要保湿,还要紧致,淡纹,她们用什么?


经过反复的测试、试用、筛选,最终选上的女士护肤品是:美素的花胚系列。



你可能没听说过美素,但美素其实是伽蓝集团的高端品牌,到现在已经20年了,很成熟,最强的就是抗老产品。它的高端不仅仅是因为产品定位,主要是运用了伽蓝研发多年的前沿技术,科技含量特别高。


这款上天的“花胚系列”有多厉害呢?经过专利测试表明,使用8周之后,被试者的表观年龄可以减少2-3岁。皮肤肉眼可见的变得更紧致了。顺便说一句,这款产品现在已经改名叫“太空霜”了。


有了这两款强大的产品做基础,我们再根据外太空的环境要求,进行了配方的微调,例如香味调低了,肤感更好了,也更适合在太空环境下使用了。


但你以为这就够了吗?其实这两款“美上天”的护肤品,对我们研发来说难度最大的不是在配方,而是在包装。



空间站使用的产品,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要耐高温、耐低温、防滑、防飞溅,体积要小,湿手方便使用;能够经受货运飞船振动、冲击 ,确保不会破损、泄漏。


我举个例子,像咱们刚讲到的那款美素的“太空霜”,采用的是真空泵的设计。你说这有什么稀奇,地球上很多化妆品包装不都用泵头设计吗?但太空里没有重力啊!你怎么泵出来?


采访的时候,马老师问,为什么不能用挤压的方式,像挤牙膏一样弄出来呢?因为怕用量控制不好。


咱们前面讲过,一公斤的东西上天成本是35万,所以航天物资的对于重量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每件产品重量误差精确要到“克”的级别。一不小心挤多了,多浪费啊!


航天因为太昂贵了,就得这么精打细算。



最后,我们使用真空泵的设计,确保在微重力的环境下,能够把产品精确的泵出来,每按一次泵头,瓶底活塞上移,保持瓶体内部真空,也确保产品不被外界环境污染。


最终,我们成功做到了。


这是一场“马拉松”一样的,挑战极限的项目。


后来我了解到,很多研究所和大学也在同时开展这项工作,因为他们本身是科研机构,各种理论和研究都做得很好,但是缺乏产品化的经验,最后只有伽蓝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具有从研发、测试,到产品化的完整体系和流程。



通过我今天的分享,当你再看到我们的产品上有“助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这几个字的时候,相信你能会体到这背后经过了多么艰难的探索。以后你再看到美素、自然堂这些品牌的时候,你的感受可能也会不一样,这真的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骄傲啊。


未来,当中国人的足迹走上月球,踏上火星,遍布星辰大海的时候,我也希望这里会有伽蓝集团、美素品牌、自然堂品牌以及我和我研发中心的150位科学家的持续参与。


能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与有荣焉。

我们会继续努力,让中国人“美上天”!



马徐骏·策划人手记:


伽蓝是我们连续两年的赞助商,你可能会以为,这是给金主爸爸的硬广,如果你这么想伽蓝,就把这家公司想小了。


伽蓝跟我们的关系,不只是赞助商这么简单。


去年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跟伽蓝的董事长郑春颖先生开会,郑董听完了我们的目标,看到我们去年8个嘉宾,60w字的内容准备,对我说:“你们这么认真的想做好这件事,伽蓝会支持你们的。”

然后就赞助了我们的第一届开年演讲,而且几乎什么要求都没提,甚至没要求安排演讲嘉宾。


这次邹博士会来,完全是因为他做的事非常厉害,我觉得必须要讲给别人听,伽蓝这家公司做了这么多厉害的事情,却一直很低调,这可不行。


别的不说,光说邹博士为这次演讲的投入,就非常让人动容了。


我在台上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邹博士家里有事,我差点以为他来不了,因为我不想太过煽情,但其实邹博士的母亲过世了。



一个公司说到底,是由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组成的,这些人的质量,决定了一家公司的分量。


“助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这么简单的几个字,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斗。


伽蓝是中国化妆品的领军企业,绝对不是偶然,听完他们的故事,你会对这些人肃然起敬,对他们做的事刮目相看。


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我们当然可以用情怀来支持,但伽蓝一直在低调的做着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工作,这就是我们支持他们最好的理由。



狮王 《为什么“跑酷”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运动?》



你听说过跑酷吗?


很多知道跑酷的人,都觉得这是一项非常酷炫又很危险的运动。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跑酷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运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自我介绍一下。



你好,我叫狮子,是一名资深跑酷玩家,跑酷已经玩了15年了,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那一拨人了。我是红牛全能极限王总冠军,是国际跑酷大师赛的裁判,还是很多影视明星的动作替身。现在我是杭州野蛮狮团少儿跑酷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跑酷文化运动的推广人。


我先让你猜一下我学员的年龄,最大的多大,最小的呢?


我来揭晓答案,我的学员最小的只有4岁,最大的已经50多岁了。是不是有点颠覆你对跑酷的认知?


别急,更颠覆的还在后头呢。



刚才我说跑酷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运动,为什么呢?因为这项运动的起源就不是玩命,而是逃生。

我先给你讲个故事。


1902年马提尼克岛火山喷发,有3万多人丧生。但有一支500人的小部队全部生还,为什么呢?是因为这支部队的军官赫伯特,是法国人,他有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而这套训练方法,就是跑酷运动的起源。



后来这套方法被法国消防队学去了,用来训练消防员的逃生能力,里面有很多模仿动物的动作,比如猫爬,猫挂,猴跳,金刚跳等等。再后来加入了体操、武术、杂技的技巧,最终演化成了今天的跑酷运动。


2006年有部电影,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是吕克贝松导演的《暴力街区》,这部电影把跑酷推向了全世界,我就是被这部电影种的草。跑酷也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本名叫赵雪强,接触跑酷之后,我给自己取名叫狮子,为什么呢?


曾经我是一个网瘾少年,没日没夜地上网打游戏,最夸张的一次,是我泡在网吧里打《传奇》,三天三夜没出来。最后走出网吧的时候,刺眼的太阳照得我眼前一黑,一屁股坐在地上。当时我很害怕,我以为自己要死了。



但你以为我就会因此改变么?根本没有。


缓过来之后,我还是没日没夜地打游戏,甚至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因为在游戏里,我有成就感,我可以成为天下第一。


可退出游戏之后呢?我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没有任何关系,我想,也许有一天我真的猝死在电脑前面,这个世界也不会因此有一丁点的改变。


但我想改变。



2010年的时候,我突然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视频,里面的人飞檐走壁,在各种障碍中自由穿梭,行云流水,好像地心引力对他们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我惊呆了,一查才知道,原来这项运动叫跑酷。我立刻就决定试试,于是找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就开搞了。


但那个时候,我们既没有专业的指导,也没有系统的训练,甚至连保护都没有。我当时第一个后空翻,就后脑勺直接砸在了垫子上,砸得我脖子疼。

之后呢,我们还走了很多弯路,有时候动作练得变形了,改不过来,有时候受伤了,要休息很久。

我受过最严重的伤就是把脚给摔断了。



现在回头看看,我们只有一腔热血,追求炫酷的动作,却忽略了跑酷里面,最基础的身体素质提升和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


后来我在参加全国跑酷大赛的时候,发现很多选手都在不顾一切的,做着各种超出自己能力的动作,非常的危险,很多选手都受伤了。


我觉得这个不对,这就是在玩儿命啊!完全背离了跑酷这项运动的初衷。这项运动想要有更多的人参与,就必须有更安全、更系统的训练方式。


既然没有人做,那就我来做吧。



我潜心研发了一套跑酷的教学方法,不再注重酷炫的动作,而是强调安全和循序渐进。意外的是,这样反而进步得更快。因为弯路走的少了。原来我们个把月才能练会的动作,现在的孩子5分钟就学会了。


可能你无法理解,为什么我对跑酷的感情这么深。


你完全想象不到,我是一个恐高的人,而且很严重,站在二楼阳台边我就会天旋地转,手脚发软,所以曾经我很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否适合这项运动。



但是有一天我看到跑酷大神丹尼尔的一句话:你害怕所以你跌掉,越跌倒你就越害怕。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


障碍不只是物理上的,我们的心灵也有障碍,心灵上的障碍,往往比物理上的更难跨越。而跑酷不就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同时跨越这两道障碍么。


后来我就每天爬在高墙上,先是坐着,慢慢地爬,慢慢地蹲,到后来可以站着走,最后可以在上面跑。虽然现在我在高的地方,心里还是会害怕,但是已经不会有那么强的生理反应了。



恐高这道障碍,我跨过去了。


以前的我可能会选择逃避,放弃,但跑酷教会我的是,只要有意愿,慢慢坚持训练,总会进步的。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我变得更自信了。


于是赵雪强,成为了狮子。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只狮子,我们只是需要一种方式来唤醒它。跑酷教会我的,我也想教会更多人。


我现在通过跑酷训练馆来带学员,杭州的媒体采访过我们,一个家长刚好看到了,带着十五岁的儿子来找我,希望我帮帮这个孩子。因为这个孩子有严重的社交困难症,非常恐惧人群,性格也很孤僻。

他妈妈第一次带着他,来找我求助的时候,那个男孩直接就一拳就揍在他妈脸上,面无表情,转身走了。我当时惊呆了,这孩子什么情况?!


交流之后发现,他们家氛围很不好,孩子从小就受暴力影响,每天在家就知道打游戏,跟外界没有任何交流,什么事都不关心。



在他身上有我过去的影子,但比我严重多了。我很同情这个孩子,决定收他,试一试。


一开始他根本就不敢靠近我们,他妈陪着他在角落看我们练。我去找他说话,他也不理我。后来慢慢时间长了,他对我放下了戒心,我开始单独带着他练习一些简单的动作。我发现他上墙的动作不错,是个优点,我就从这个动作鼓励他,慢慢突破。渐渐地他开始认真听我讲话了,我跟他开玩笑他会转身背过去微笑了。


几个月后他开始融入我们团队了,跟我们一起练。一开始这孩子都不敢一个人出门,去哪儿都是妈妈陪着,在接触跑酷一段时间之后,他能一个人来训练馆,一个人独自回家了。


练习跑酷一年之后发生了一件事儿。



那天是我生日,这孩子跟他妈妈说,想送一个蛋糕给老师,当时他妈妈开心极了,因为这个孩子开始会关心人了。我也开心极了,因为这个孩子真的被跑酷改变了。


这样的孩子,在我们团队里还有好多。跟他们在一起,狮子成为了狮王。


在训练学员的时候,我还提出了一个“侠客”的概念,希望孩子们在跑酷的训练中,不止提升身体素质,还有心灵的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有“侠客”品质的人。


什么是“侠客”?就是关心他人,关心正义与公平,关心世界的人。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那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当然啦,我们的跑酷馆不止欢迎小朋友,也欢迎大朋友。在座的各位,以及看到这个视频的朋友,都欢迎你们来体验一下。上次马老师来采访我的时候,就来体验了,他很厉害,十分钟就学会了几个专业的跑酷动作。


怎么样,说了这么多,有没有改变你对跑酷这项运动的认识?它并不是外界以为的那样,是危险的极限运动,相反它是一个自由开放,并且非常安全的运动。


真正的跑酷人,永远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做动作,再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我们老了的时候,不是在广场上跳广场舞,而是在公园玩儿跑酷。因为这个运动,真的是可以让你玩儿一辈子的。



说穿了,跑酷的哲学其实很简单,就是从A点到B点,跨越各种障碍的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是一场跑酷,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怎么战胜它们?其实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跨越障碍的方式。


这就是跑酷教会我的,也是我想分享给你的。


我是狮王,谢谢你听我的故事,也祝你用自己的方式,跨越生命里的障碍。



马徐骏·策划人手记:


狮王是去年的演讲嘉宾,全国省级劳模赵庆礼推荐的。他完全颠覆了我对“跑酷”这项运动的认知,甚至在他的带领下,我还尝试了人生的第一次跑酷。

就像“狮王”说的,用自己的方式跨越障碍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他是最高早定稿的嘉宾,所以练习量也是最大的,他的内容合伙人,CCOC的教练徐颋,除了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去体验了跑酷之外,还在狮王手抄完十遍稿子之后,每天让他对着镜头练习,早一次晚一次,所以进入“刑房”开始冲刺训练的时候,狮王的状态是最松弛,最饱满的。


练习体育的好处,就是能够知道训练的重要性,“训练量不够,想要出成绩都是妄念。”昨天我小时候的田径教练盛老师也来到了现场,这是他教会我的,我在狮王的身上也看到了一样的坚持和信念。


更巧的是,昨天还有一位奥运冠军在我们的活动现场,全程听完了开年演讲,之后我们聊了很久,她有可能成为我们明年的嘉宾。



海西老张 《如何在沙漠里造一片“火”?》



你好,我是海西老张。


为啥我不管自己叫老张,非要加上“海西”这两个字呢?


因为我对中国的西部地区有深厚的感情。


你可能听说过东海、南海、北海,听说过西海吗?

“西海”是一个地理学的概念,早在《山海经》里就开始有了,因为西部有中国最大的几个湖,青海湖,新疆的博斯腾湖,按照现代的说法,“西海”就是中国西部的天际线。



而我在青海省的海西州工作生活了18年,海西州你可能不熟悉,它是中国面积第二大行政区,三江源唐古拉山,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昆仑山,这些家喻户晓的地理标签,其实都在海西州。

所以我管自己叫“海西老张”。


其实我是东北人,是偶然机会参与了青藏铁路的建设,才来到西部的,我负责的那段路你可能听说过,叫可可西里。



陆川导演还拍过一部同名电影,就叫《可可西里》。讲的是当年发生在那里的保护藏羚羊的真实故事。


西部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一旦有了感情,就离不开了。


这么多年,我爱上了西部的蓝天净土,也结识了很多热爱探险的朋友,自驾加上徒步,走过5万多公里的西部无人区。



去年,我还和著名探险家雷殿生老师一起,徒步穿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沙漠,库木库里,用了六天五夜,在沙漠里穿越了210公里。


但我们违背了一个生物学规律。


冬季是野牦牛交配的季节,失去交配权的牦牛非常暴躁,你贸然进入它的领地,它会发起攻击。

我们两次被牦牛追赶,但在生死边缘,我们也没忘记回头给牦牛拍照片。最后我们是点着了自己的衣服,吓退了野牦牛才脱险的。


我之所以热爱探险,除了好奇心驱使之外,更是走在苍凉广袤的西部,会让我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



就像庄子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无人区更像是日常生活之外的一种情感表达。我觉得,看似蛮荒的无人区,给我们未来的生活,提供了辽阔的想象空间。


探险和旅游的本质是教育,自然教育。


我既想让更多的人领略西部的自然之美,又想着能不能为西部的文旅发展做点事。



于是从2011年开始,我尝试探索西部文旅发展的可能,8年时间里飞了60万公里,拜访了2000多人,自驾了17万公里,参加各种创新学习300多场,带3000多人穿越雅丹无人区,做文旅创新实践。


到目前为止,就像标题里说的,我的一点小成果,是在沙漠里造了两片“火”。


第一片“火”,你可能听说过,是位于青海冷湖的火星小镇。


冷湖这个地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打出第一口石油油井的地方,你可能听说过“柴达木精神”,就诞生在这里。但后来石油资源逐渐枯竭,人口也慢慢迁走了,所以这片土地逐渐荒芜。



感谢海西州领导的信任,2012年开始让我做相关的旅游宣传策划工作有一些小成绩,比如联合国家地理等做了“探秘柴达木”系列活动,但总得来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


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贵人的帮助,也受到过质疑,有时候心里也会很苦闷,感觉这条路没有尽头,也看不到亮。


2016年的九月的一天,我已经两三个月没回家了,那天我发了个朋友圈,话里话外意思是想放弃。


过了一会,主管市长给我打电话说,今晚到我家里吃饭吧,我才知道原来那天是中秋。



晚饭以后,他把我留下,说,张总你别走,我还有几句话要跟你聊一聊,然后从兜里拿出一个口袋,说,这有两万块钱,我们宣传部开了个会,给老张团队奖励两万块钱,非常感谢你们的付出和支持。


我回去之后想,都要放弃了,干嘛拿人家两万块钱呢?我要不要给他送回去。小伙伴说别送了,人家都给了,送回去不就是辜负领导的好意了。我就没送。


第二天给宣传部打了一个电话,想给人家开个发票,结果一问,人家宣传部长说哪有这事儿,那是人家刘市长和他爱人拿了自己俩人当月的工资给你的,说老张不容易,他这种干劲儿,爬冰卧雪的,虽然能不能成不知道,但是这种精神值得鼓励。


当时我一下子觉得心里特别温暖,人在最难,最没有方向的时候,来自朋友的信任和鼓励,是特别宝贵的,会给你力量。


我就跟小伙伴说,我们账户还有多少钱呢?弟兄们说大概还能坚持半年。我说,那好,那弟兄们不走了,再奋斗半年!



后来这半年,我们就遇到了重大转机。


冷湖的地貌,特别像火星,有个年轻人提出来说,要不我们做个火星营地夏令营吧,结果名额放出去,一下子就招满了,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后来我们请教了天文学家,科幻爱好者,考察了NASA,决定做一个“火星小镇”的定位策划。


地方政府领导听了我们的汇报也很支持,2017年末,“火星小镇”正式立项了。而且领导们的支持可不是嘴上说说,是真抓实干。为了项目尽快落地,项目小组领导两个多月不休息,跟着我们北京、西宁到处跑。在项目关键期,立项整理报告,很多领导睡沙发打地铺。



最后,七个月不到,我们就完成了立项闭环,还拿到了环评证书和开工许可。


这个过程里,我们还得到了多学者和著名企业家的支持,有一次我给华大基因的创始人汪建老师讲,能不能在省委学习扩大会上,把火星小镇的意义给省上领导汇报一下,给我留两页PPT?他看完以后说,老张,两页太少了,汪老师给我加到了八页。



慢慢的,火星小镇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还吸引了《三体》的作者,刘慈欣老师等等一大批科幻作家。


刘慈欣老师来过很多次冷湖,他每次发微信、微博都会吸引一大批粉丝,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刘老师给我们引流了。


刘慈欣老师第一次到我们这来的时候,当时有人在上海出了百万的高价,请他去演讲,他竟然放弃了,到我这来,我非常感动,后来刘老师还成了火星小镇的社会发展顾问。



为此我们还创办了一个“冷湖科幻奖”,有四五百个科幻作家都来过,刘慈欣老师是我们的评委。


到2018年的中旬,正巧俄博梁雅丹公园建设启动,赛什腾山天文台建设开工,本来按照规划,5年以后才修建的公路,提前五年开工,我们也搭上顺风车,更开心的是,这条路的名字也跟我们的项目有关,叫——“火星一号”公路,现在是青海的网红公路。


在这期间特别幸运的事,就是我有幸参与了国家大型天文观测项目的选址工作。


我在做火星小镇的过程里,认识国内一大批天文学家。一天一位天文学家朋友给我打电话,说老张你能不能来北京一趟,我没犹豫第二天就去了,见到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领导。


原来国家要在高纬度、高海拔的地方选址建造天文观测站,想找熟悉西部的人提供参考,正好这块我很熟,西部河流的走向,哪儿是草原,哪儿是荒漠,哪儿有植被,哪儿没植被,我都介绍得非常清楚。为此我自告奋勇当志愿者,参与天文观测站选址。



之后花了几个月,我们在冷湖找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是一座在柴达木盆地当中隆起的,海拔4300m的山峰,叫赛事腾山。


从山底到山上要爬升1600多米,我们历尽千辛万苦,运送各种器材,建了两个气象和天文学观测站。七个月以后,全世界所有天文学家眼前一亮,这里凝视度只有3.1mm,在北半球很难找到条件这么好的观测点。之后的半年多,国内外的天文学家都来了这里。不出意外,再有两三年,全世界最好的天文观测矩阵几乎都会落在这儿。


你可能知道,贵州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当年国家造价16个亿,但给当地带来100亿的文旅产值,这个很伟大,已经超脱了科学研究本身的价值。


对冷湖来说,也许上帝关闭了石油经济的大门,却无意间打开了星空经济这扇窗。



创办火星小镇,回头很偶然,但也是必然。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国家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科幻文学大众化的引爆,包括咱们中国自己的“祝融号”探测器登陆火星,这些都是火星小镇项目的隐形推动力。


我想只有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了,人们才会抬头仰望星空。就像黑格尔说的:“有人仰望星空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这沙漠里的第一片火,算是点起来了。


这里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你们的投入和付出,才有了今天的火星小镇。


但我在思考,我自己探索了这么多年,还有哪些是可以做的更好的?文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关了手机,跑到终南山的一个寺院里待了四十多天,闭关思考,希望从底层逻辑重构西部文旅的价值,开发好西部的自然资源。



2019年6月,新疆自治区主要领导听取了我的汇报,邀请我去新疆做创新探索。我带伙伴在7个月里,走了2.4万公里做调研,研读了40多部文史资料,打造了一个新疆·尉犁1024“双塔计划”,计划用10年,做出一个“世界级”的中国“节”来。


我发现,过去我们一直在关注经济发展,忽视了艺术思想建设。


美国的“火人节”没有讲创新,也没有讲商业,却催生了大量像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贝索斯这样的企业家,催生了硅谷的创新思想。



那你想啊,如果中国有一个类似“火人节”的方式,来激发出新一代有想象力的年轻人,那中国的未来会多了不起啊!


所以我要在在新疆“双塔”做一个中国的“火人节”,来激发和放飞青年人的想象力。


之所以叫“双塔”,是因为地理意义上的“双塔”,指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河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俗称“死亡之海”,塔里木河俗称“脱缰野马”。我想在人类精神失序、新冠肆虐、资本收割、颓废躺平,又缺乏疗愈的时期,或许只有“脱缰野马”才能逃离“死亡之海”。



那1024是啥?既是我们活动的举办日期,每年的10月24号,也是1KB,就是1个比特。


物理学家惠勒说万物源于比特,一既一切,一切既一,所以双塔1024,既有科学,也有禅意。


今年第零届“双塔1024”艺术节,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人数从上千锐减到300,最终实际能够到达的不足百人。


我说,即便来一个人我们也要做下去,我们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一定要有希望,我们得留下希望的火种。



这就是我在沙漠里造的第二片“火”,虽然它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我相信,让更多找自己、找不同、找灵感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我们一定能“燎原”。


我的两次创业,之所以都选在沙漠里,是出于我对钱学森老先生的崇拜,他讲过叫“沙漠经济”——用科学技术改造沙漠,让戈壁为人类创造财富。


在最难的时候,做最难的事儿。


我是海西老张,一个热爱西部的文旅人。



这里我也想发出一个邀请,既邀请在坐的各位,也邀请看到这段演讲的朋友,邀请你来我们每年10月24号的“双塔”节。


让有趣的灵魂在这里相聚,让创造在辽阔的自然里发生。



马徐骏·策划人手记:


海西老张会来,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最好注脚。


2021年的开年演讲,有一位叫“花生”的姑娘作为现场观众参与了全程,非常受触动。之后“花生”去了海西老张的团队,经常跟他提起,还建议他也来。


老张一度误认为我们的“开年演讲”,是罗振宇老师的“跨年演讲”,“花生”不得不解释,“跨年演讲”是罗老师一个人讲,别人没机会上台的,开年演讲老张要自己上!


你带着我们在沙漠里造世界级的“中国节”,你是我们的精神领袖,你要站出来!于是老张咬了咬牙,来了。


为此,他提前半个多月就来了上海,跟我们改稿对稿。


老张的年龄是这次嘉宾里最大的,他的语言习惯也是非常传统的话语体系,很像给领导做汇报,要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的语言体系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但老张就是死命的练习。


在12月31日晚上第二次彩排的时候,他还不能特别流利的讲完。结果整整一个晚上,他就没睡觉,练习准备。他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度过了2022年的第一个早晨。


而在2022年的第一天,他做出了一场点燃全场的演讲。一下子召唤起了一群人,想要去他沙漠里的“双塔1024”艺术节体验。


如果是别人转述,一定不如创始人自己来讲有感召力。老张用自己的行动,给团队树立起了一面精神旗帜,


我相信他捧着的一片赤城,一片真心,一定能在苍茫天地间,点燃希望的火焰。



Lisa 《如何在50岁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五年前的一个早上,我被一场噩梦惊醒了,梦见自己躺在床上,不能动了。


再低头看看自己因为积水,肿得发亮的膝盖,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当时也正赶上我更年期,膝盖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很久了,我就到处去找医生。医生说我们没啥办法,你这个样子以后就不要运动了,走路也要慢点。我只能听医生的,可是也并没有任何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我真的怕会像梦里那样,以后真的就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动,要靠别人伺候,想到这样的画面,我就越来越绝望。



你好!我是Lisa,是一名跑步教练。也是名人教练张展晖的丈母娘,展晖的畅销书《跑步治愈》里面还写过我的故事。


你看,我的膝盖全都瘪下去了,对,积水全没了。


不止如此四年前我还跑了人生的第一个半马。现在,我不止自己跑步,我带过的学员都已经超过2000名了,帮助他们开启了新生活。



你可能会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跑步不是伤膝盖嘛!你这半残的膝盖,你还能跑马拉松?你还能当跑步教练?


哎,没错。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


女儿、女婿看着我情绪越来越低落,有一天在饭桌上展晖跟我说:“妈,要不你试试跑步吧,我教练过的谁谁谁,以前膝盖也有毛病,现在都好转了。”


我心想,咋可能!跑步伤膝盖,谁不知道。跑步怎么可能还把膝盖跑好了。可是架不住他一次两次地说,医生让我别运动,静养也没啥效果,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我就答应了。


展晖给了我一份训练计划,第一次的任务是:跑2分钟走1分钟,重复4次;我一看还挺简单,这我应该可以,那我试试吧。



但真的做起来,还开始还是挺难的。因为我以前生活习惯不好,晚上追剧,一看就一、两点,早上起不来,整天精力又特别差,总是犯困,坐地铁的时候站着也能睡过去。你还让我早起?这太难了!


当时北京已经入冬,气温都在零下,天也亮的晚,可我七点钟有工作,必须在这之前跑完步,这样我6点必须起床。


可人在特别恐惧、特别绝望的时候,有一根救命稻草都会抓的紧紧的。如果真的能治好膝盖,那我就豁出去了!


我设好了闹钟,咬着牙开始了晨跑。结果没想到,这样跑了一两回,睡觉也香了,晚上也不熬夜了,早上起床也不那么难了,精力也足了。


可是,这样坚持了跑了一个月,膝盖非但没好,反而更疼了。看来还是医生说的对,我怎么能妄想跑步把膝盖跑好了呢?所以我就停了。



开始是很难的,半途而废却很容易,尤其是在看不到明显改善的时候。


幸好一次聊天把我给拉回来了。


有一天跟展晖妈妈一起吃饭,她说你怎么不跑步了呢?我说,跑了以后不见好,膝盖还疼,就不跑了。她说,没事儿,我10年前的膝盖比你还严重呢,就是跑好的。你疼,就慢点跑。



展晖妈妈比我大9岁,她也是50多岁膝盖也积水,但她一直在跑,精神可好了。既然她可以坚持下来,那我就有信心了。我就把展晖妈妈当做榜样重新开始了跑步,而且坚持了下来。


没想到奇迹真的发生了。


当跑了5个月后,我的膝盖完全瘪下去了,积水全都消失了,我真的被跑步治愈了!

 


展晖告诉我,你继续跑下去,还可以去跑马拉松呢。我心想,怎么可能!膝盖跑好了,我已经很满足了,马拉松可不敢想。可他真的给我报了马拉松,还告诉我报名费不能退。我心想报不跑浪费,我想那就试试吧。

 

经过10个月的训练,我终于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半程马拉松,非常激动,也在朋友圈收获了上百个赞。



到终点的那一刻,我特别想拥抱孩子们,他们的关注和鼓励陪我完成了想都不敢想的挑战。


现在的我,凌晨四点就可以起来,迎着北京刺骨的寒风晨跑。不管外面有多冷,我的身体和心都是暖和的,这是掌控自己带来的自信和温度。


其实我从小就是一个丢在人堆里就找不见的普通人,过了半辈子平凡的生活,没想到一场疾病反而改变了我,把我推向了更有活力的健康生活。



周围朋友看到我会说,连你都能跑马拉松啊,那我也行啊。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我跑步,没想到,我跑步不但自己身体变好了,还影响了更多人,这让我自己很有成就感。


有一天,我听见孩子们在讨论,要开办跑步训练营,缺教练,我立刻就心动了。


我问孩子们,“如果自家人当教练和外人费用一样吗?”“当然一样,老妈想当教练,可以啊!”


说实话,我早就厌烦了每天买菜做饭看电视剧的生活,当教练可以帮助很多人,自己还能挣钱,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就这样,经过简单的培训,我就当上了跑步教练。


但自己跑是一回事,当教练又是另一回事。刚一上岗,我马上遇到了难题。学员提出来的问题五花八门,很多是我自己跑步,没遇到过的,老问孩子们我也不愿意。而且那时候,展晖正在写他的《跑步治愈》,特别不想打扰他。


那怎么办呢?最笨的办法是啃书、抄笔记。其实大部分的问题,答案都在书里,就看你钻不钻研。有的书我反复看了三遍,实在找不到答案的,我才会去问孩子们,但同样的问题,绝对不问第二回,全都把答案写在笔记本上。



我的教练笔记足足写了三大本,后来又学会了用印象笔记,一直用到现在,学习心得大概也有几十万字了吧。


这样经过了两个月,教练技术突飞猛进,真的做到了不求人,信心百倍。


更让我开心的,是学员的进步。


一般学员跟着训练两周后,身体就会有改善,他们会兴奋得不得了,跟教练说个没完。

“教练,我能连续跑3公里了,太开心了”。

“教练,我今天爬楼梯,没有以前喘了”。

“教练,我体重降了6斤了,特别高兴”。


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满满的成就感,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我就在想,既然当教练这么充实有意义,有没有可能影响更多的人来做教练呢?


恰巧我遇到了一个学员,叫肖琴。她因为儿子中考,把工作辞了,做了全职妈妈。人际交往少了、收入降了,加上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让她感觉失去了自我,很焦虑。


长期的坏情绪的积累,她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医生也跟她说,“你要自己调节好情绪,不然真的会得癌症的。”


肖琴为了自救,报名参加跑步训练营,成了我的学员。


一开始的时候,她的身体实在太差,跑个几百米,心率就飙到170,还有严重的外八,跑着跑着膝盖就发烫。我把她的跑步视频一帧一帧给她做分析,告诉她错在哪儿,怎么跑才是正确的。


同时,我还给她的内心“松绑”,发现她每一次细小的进步,让她在过程中感觉被看见、被鼓励、被支持。


慢慢地,她从刚开始跑几百米就气喘吁吁,到轻松完成3公里、继续挑战5公里、10公里…越跑越轻松,越跑越快乐。


这时,肖琴的儿子上了高一,功课压力很大,肖琴起心动念,想教儿子跑步,她来向我咨询,我就推荐她上了展晖的“助教训练营”。


就这样,我的学员也当上了跑步教练,教会了儿子跑步,妈妈变成了孩子的榜样,在跟她学跑步的过程中体验到愉悦,找到了释放压力的途径,还改善了亲子关系。



肖琴给了我启发,如果能带出更多“肖琴”来,我不就能帮助更多人了吗?于是我鼓励身边那些退休的朋友们也来做教练。


老孙退休5年了,一开始落差很大,被人撺掇玩起了P2P,结果全家的积蓄都赔光了,特别的低落,我就劝他跟我学跑步,让他走出了低谷。学了4个月,就自己跑了个半马,重新找回了自信。


老李当上跑步教练后,发现跟家人都不再闹别扭了,原来教练的工作改变了她的性格,让她更会鼓励和赞美人了。


你可能会说,让这些家庭妇女,退休人员当教练,能专业吗?


你放心,只要肯钻研,专业水平上升是很快的。

我们的教练群,每天学习1个知识点,学深学透,遇到问题随时丢到群里,谁会谁解答。教练们发现,教别人比自己学更深刻,展晖说这是教学相长,教是最好的学。



我年轻时候的梦想就是嫁个好老公,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像白雪公主一样。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保不准老之后,白雪公主也会变成爱嫉妒的毒皇后。


一个人的幸福,要掌控在自己手中。


5年前的我,陷入了“想要掌控——无能为力——自我否定——价值观降低”的恶性循环。而现在,我进入了“热爱专业——主动付出——正向反馈——不断迭代”的良性循环,我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信心。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对人生的掌控感,是在人生过半之后才找到的,而在做教练的过程里,我感受了满满的幸福,因为我发现自己依然可以成长,依然能够帮助到别人。


我想带着学员们跑遍世界各地,开启更加精彩的旅程。



这就是我,50岁开始重启人生的经历。


我能,你也能,差的,只是一个开始。



马徐骏·策划人手记:


Lisa只比海西老张小几个月,她一开始完全没有信心,自己能够站上大舞台讲好这次演讲。所以她的投入准备是远超一般人的。


我对嘉宾的要求是,定稿之后手抄十遍,一般嘉宾手抄3遍就能背出来了,但Lisa不行,于是她就一遍遍抄写,一直抄了27遍,这些手抄的稿子放出来,可以铺满整个演讲舞台。



有人说,什么叫40不惑?就是到了40岁,原来不知道的,现在不想知道了。而到了50岁知天命的年纪,也就认命了。


但Lisa恰恰是在退休之后才真正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成为张展晖跑步训练营的总教练是如此,这次登上开年演讲的舞台更是如此。


她的内容合伙人,CCOC的教练刘红雨针对Lisa的情况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训练计划,就像她们在跑步训练营做的那样。



最终,Lisa做到了。


下台之后,她抱着我们哭了好久好久。


她说,之前跑完半马,收获了100个赞,这次开年演讲的一张截图,就收到了超过200个点赞。


我的母亲过世的太早,我总是在想,乐观开朗的妈妈,如果今天还在,应该也会活成Lisa的样子吧。


英雄,就是能够超越自己,超越环境和局限的人,Lisa就是英雄,我们这次开年演讲的每一个嘉宾都是!



亦仁 《为什么说赚钱是一场人生修行?》



2017年,我在知识星球上做了一个社群,叫生财有术,你听名字可能就知道了,这是一个讨论如何赚钱的社群。


这还是一个付费社群,到现在为止已经是第五年了,这个社群有30000多名会员,价格大概是2700块钱,在知识星球上有几万个社群,生财有术在也是属于非常头部的。



带着这么多人一起赚钱,你肯定觉得我应该是一个非常有商业头脑的人?其实我现在确实挺能赚的,但我还更敢亏钱,去年我就花2000万戒了个烟,不过这件事肯定跟你想的不一样,我一会儿跟你细讲。


有句话叫“能挣会花”,我却是“能挣敢亏”。



但是,我一开始其实不是这样的。


你好,我叫亦仁,今天我就想来跟你聊一聊,我是怎么从一个不会赚钱的小白,甚至是要借钱上大学的一个大学生,到现在能够让三万多人一起在我的社区里,真诚地交流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富有。


对于我来说,赚钱其实是一种人生修炼。


2007年,我考上大学,家里东拼西凑,终于把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凑齐,想再多要一点,也没可能了。



我的父母就是普通农民,但他们很支持我上大学,当年我已经20岁了,已经是个男子汉了,但想到自己还没有任何赚钱的能力,上个大学还把父母掏空了,内心充满了愧疚,所以我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报答父母。


到学校之后,发现学英语需要买电脑,我已经不好意思再向家里面要钱,平常只能去网吧,或者机房,下载一点英语资料。有一次和母亲打电话,她偶然知道了我们寝室的所有人都有电脑,只有我没有。母亲狠了狠心,偷偷找亲戚借了8000块钱,帮我买了人生第一台电脑。



可是拿到电脑之后呢,我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开心,相反,我陷入了一种更深的自责里,所以我从来不用这台电脑玩游戏。到现在毕业10年后,还保持这个习惯,电脑只用来共工作,不打游戏。想到拿着母亲借钱买来的电脑打游戏,我都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可能是这台来之不易的电脑带来的习惯吧。


不过,这台电脑对我的改变,还远不止于此呢。


借钱买电脑这件事,让我非常难受,贫穷给我带来了深深的自卑感。


所以当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赚到钱。



可是决心好下,钱怎么赚呢?


有一次,英语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需要用到U盘,我没有U盘,去学校外面的数码商店转了一圈,发现一个U盘要卖100块,好贵啊!在淘宝上搜了一下,发现只要35元,好便宜啊!


我好像发现了赚钱的机会。


于是我兴奋地跟室友说了这个想法,你看,我们从淘宝上买只要35元,在学校70块钱卖,我们还赚了35块钱。而且比外面还便宜30块钱。


本以为室友会跟我一样,听到这个点子会很兴奋,谁知道他却白了我一眼,很不屑地说:“切,赚差价,这不是坑人嘛!你想钱想疯了吧?”



但我实在是太穷了,他们看不上,要生存,我必须行动。


当时我咬了咬牙,把我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扔了进去,从淘宝上进了10个U盘,结果第二天在学校全部卖完,没想到这一笔生意,我赚了几百块钱,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


而且,我发现,从我这边买了U盘的同学,并没有觉得被自己坑了,相反他们觉得捡了便宜,很开心,还有几个人推荐朋友也来买。


从此,我发现,赚差价这件事,其实并不可耻。



我们身边很多人,就像我那个同学一样,都对赚钱存在一种偏见,觉得赚别人钱像做了亏心事一样,羞于谈钱,更不好意思赚别人的钱。


但其实,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合法合规赚到更多钱,就是这几十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内在动力,而赚取差价,本身也是赚钱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现在回头看,我发现,除了少部分产品在真正改变世界,很多生意或者产品,其实也是在赚差价,但并不会因为赚了差价,就减少了它们给这个世界创造的价值。


相反,正是因为它们给这个世界提供了足够的价值,他们才因此赚到了差价。



这是我对赚钱这件事情,第一次观念的改变,而当我发现我一天就能够赚到同学一个月生活费的时候,我突然就有了自信。


2011年,我考上研究生了。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Youtube开放了合作伙伴计划。说白了,就是上传视频,如果有用户看了,点了广告,你就有机会获得分成。



这有点像咱们阅读公众号文章,底部有广告,如果有人点击了那个广告,那么公众号的文章作者可以获得广告分成。


加入这个计划,我上传了几个视频后,我发现并且居然真的能赚到钱!


这个时候呢,我面临了一选择,是自己闷声大发财呢?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别人呢?如果是你,你怎么选?


没错,正常人肯定是选择闷声大发财咯!我也是个正常人啊,所以跟你一样,我一开始是没有跟任何人说的。



凭啥啊!好不容易找到的赚钱方法,我为什么要告诉你啊?


但是,我赚到钱的消息,不管我愿不愿意,很快就传出去了,不仅我们班上的男生开始做这个项目。就连我们班上女生的男朋友,也开始做了。


最后实在没办法,与其藏着掖着,还藏不住掖不好,我干脆带着大家一起干吧。结果整个班级90%的人,都在跟着我赚钱。



你猜最后结果咋样?


他们不但很快学会了我的方法,还把他们开发的新玩法分享给我,我用了他们的玩法之后,直接给我带来了10倍的收入提升。


通过这个事情,我发现,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是能得到反馈的。而这种反馈,不仅是技术迭代还是信息上面、操作手法上,这些反馈,都能很直接地帮助你赚到更多钱。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我在改变他们的生活,而且是真真实实的改变。当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有好几个小伙伴,他们直接付了首付,在南京买了房。我听到之后也很开心。


邓小平爷爷说,要实现共同富裕。我那时候我真正理解了共同富裕的快乐。



这件事也直接导致了,后来我做了生财有术这个社群,让大家彼此分享好的赚钱方法。


我2014年毕业后我去了,干过一段时间之后,我还是选择自己出来做这件事。


因为我对于赚钱是有热情的,它不单改变了我的生活,我也看到它真真实实在改变其他人的生活,让我身边的人们更幸福、更自信、更自由。所以,我想试一试。



结果没想到这件事搞这么大!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生财有术,数量远超我的想象。到第三期的时候,已经有四五千人了,说明这件事有价值啊!


但当时整个运营团队,其实只有我和助理两个人,我们就是不吃不睡,也服务不了这么多人啊。


那怎么办呢?我得想办法建立一个机制,只有了好的机制,大家才愿意投入,也能获得回报,社群才会越来越红火。


后来,我从一本漫画里获得了灵感,这本漫画叫《龙珠》。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每一个好点子,每一次为社群的付出,其实都是值得被感谢和奖励的。


“龙珠”这个概念听起来既熟悉有趣,又好玩。而且集齐七颗龙珠,召唤神龙,能获得一个巨大的回报!


最终,“龙珠”被证明,是一个特别好的机制。


“龙珠”的机制,会让分享的人觉得,我不是被掏空了,一点收获也没有。而是你创造的价值越大,你获得的回报越多。参与的人不止有荣誉感、有收获感,还有真金白银的收入。


而商业,本身就是双向的正反馈。



说到这儿呢,今天我也给你带了一份来自我们社群的小礼物,就是生财日历,在你的伴手礼袋子里,这里面凝聚着我们社群群友的赚钱智慧,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所以,这就是我对于赚钱这件事的理解,经历了从获得自信,到带着一群人赚钱,再到建立社群,用好的制度鼓励更多人参与分享,赚到钱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所有人的过程。也是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的过程。



那我现在到底怎么看待赚钱这件事呢?让我用最后一个故事来告诉你吧。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买了一些虚拟货币,当初买的时候很便宜,一直放到去年的3月份,差不多价值2000多万。


我很大大咧咧地把虚拟货币的私钥,保存在了在线云笔记上。


其实朋友提醒过我,这样做事是有风险的,可能会被盗。但我觉得被盗的概率实在太小了,比雷劈的概率还小,怎么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呢?


结果我没想到,我真的被雷劈了,而且是晴天霹雳。



我清楚地记得,你是3月10号的中午,和团队的同事们开完会,我回到座位上,想休息一会,就拿出手机想看看我的虚拟货币涨了多少,结果发现全没了!


我当时第一反应,系统坏了!刷新了一下,发现真的没有了,而且还有转走的记录。


当时我整个人就懵了,呼吸加快,大脑一片空白,在座位上上呆坐了两三分钟。


稍微缓过来一点后,又再次打开手机,发现确实是被盗了。


我心是真的特别痛,但我更担心我夫人知道了受不了,立刻回家,跟她说,待会儿我要跟你说个事,你冷静一点,不要慌。


结果说完之后,我夫人表现得比我想象的要平静,她没有责备我,也没有情绪崩溃或者怎么样。她关心的是我怎么样,她反而会反过来为怕我出状况。


今天我夫人也坐在下面,我特别的感动,想借这个机会对你说声谢谢,这件事证明了,比起爱钱,你真的更爱我!



但钱是真的没了,接下来的一个礼拜,我又是报警,又是找人,基本上没停过,整个人特别憔悴,特别累,还得强打精神,每天要抽掉一包烟。


找了一周,没找回来。我做了两个决定,第一,停止追币。我不能让已经失去的东西,继续影响我现在的生活。


第二,戒烟!



从那天到现在,已经264天了,我一根烟都没抽过,在这之前我试过无数种方法想戒烟,都没有成功,但这次,我是真的把烟给戒了。


每次当我烟瘾犯的时候,我就问自己,2000万买来的一次戒烟机会,你真的要抽吗? 一想到那2000万,我就老实了。


听到这,你可能会觉得非常奇怪?丢币就丢币吧,跟戒烟有什么关系?


我是这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我之所以会丢掉2000w,就是我觉得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结果却发生了。


那还有什么事,是概率很小,但只要时间足够长,一定会发生在我身上的呢?就是抽烟引发的健康问题,比如癌症,就有很大的概率会发生。



幸好,这次是丢币,钱财是生外之物。而不是有一天,我因为抽烟,收到一张癌症的死亡通知书。


钱可以再赚,命只有一条。


对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那些人和事,哪怕概率再低,我们也输不起,比如家人和健康。


很多时候,我们会以太忙、不急、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作为理由,不去做那些真正最重要的事情,可是当黑天鹅事件真的发生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丢了2000万,真的把烟给戒了的话,我倒也觉得值了。毕竟想想,如果因为抽烟得了癌症,想用2000万去买一条命,是绝对买不到的。



这个可以说是对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认知,而这个认知,恰恰是通过赚钱和亏钱这个事情修炼得到的。


不知道我的故事,对你有没有启发?


我发现,我们这一代人,跟上一代人的财富观是不一样的。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非常安定的国家,富足的时代,我们相信金钱的流动是顺畅的,才会愿意给予,愿意去分享,也不那么害怕失去。



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总是相信,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加上更多人的帮助,我是能赚到更多钱的。


而最后,也许你会跟我有一样的感悟,赚钱并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是我们修炼自己的一个手段。



我是亦仁,谢谢你聆听我的故事。


也欢迎你到我的社群来,交朋友,做分享,完成你的人生修炼。



马徐骏·策划人手记:


亦仁一开始对自己上台演讲是没有信心的,他说,如果可以,让他团队的其他人讲。


我坚持要他自己讲。


这也是开年演讲的传统,你自己做了特别厉害的事,为什么要别人来讲?别人的转述里,哪里有信念感和细腻的质感?


如果担心讲不好,那么相信我,把自己交给我,只要你愿意投入,我手里就从来没有过不能讲的人,一个都没有!


于是亦仁决定“信仰一跃”,参加这次开年演讲,他夫人也非常支持。


这次他团队里的很多人也到了现场,他们发朋友圈都说,这是第一次听创始人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金钱观,自己的人生追求。


亦仁代表了年轻一代对金钱的看法,也影响了我,让我不再羞于谈钱,不好意思做生意,他对我的帮助也很大。


有人问我,有口音也可以演讲吗?


亦仁讲话带口音,完全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口音不是缺点,而是一个人的特点,甚至是一个记忆点。比起一个字正腔圆却讲东西空洞的主持人,一个带口音有内容的人,显然更让人喜欢,也更能让人记住。


我想,这次之后,亦仁和他团队的小伙伴,也会更上一个台阶,从即将一片红海的线上社群厮杀里,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来。



程峰  《如何成为一个“英雄”?》



你有没有为可能到手的几千万,睡不着觉过?我有过。


2021年7月19号,读客文化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第一天暴涨将近20倍,创造了A股的记录。当天很多人跑过来恭喜我,财富自由了。还有人帮我算了,我持有的股份价值超过5000万。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在上市前一天就正式提出了离职。跟一大笔财富擦肩而过。



就像前面说的,我也因为这个睡不着过,但还是做了这个决定。


我为什么会提出离职呢?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有一件我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当我去意已决,留下只是为了钱,那对公司是不好的。我对公司是有感情的。所以在这个时间点提出离职,是我权衡之后,觉得最合适的时机。


我想要给自己的人生故事,一个新的开始。



你好,我叫程峰,是一名活在故事里的小镇青年。

之前十多年,我的工作主要是做故事孵化的,帮助别人写故事、卖故事,一不小心,自己也活成了故事。


2010年,大学还没毕业,我人生编辑的第一本图书叫《侯卫东官场笔记》出版了,到现在,整个系列畅销买了超过300万册。



300万册什么概念呢?中国每年新出版的图书大概20万种,图书平均销量六七千册。作者小桥老树也因此多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


紧接着我先后签约出版了《史玉柱自述》、《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大江大河》、《暗黑者》等众多超级畅销书。



2014年我获得了《出版人》杂志和开卷评选的“中国年度编辑”,28岁成为读客首批合伙人,老板送了一辆宝马给我,还被媒体报道过。2017年考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成为复旦EMBA的优秀毕业生。



2021年9月,我正式从公司离职,开始自己创业,想要打造出更多的中国好故事。


你看,我的职场经历像不像个故事。一个小镇青年,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普通二本学校毕业,在一个大众所认为的“夕阳行业”出版业工作了12年,28岁开宝马,33岁一跃成为上市公司高管,坐拥千万身家,又主动放弃了,这似乎就是一个网络爽文里的传奇故事。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从刚才到现在,我已经很多次提到“故事”这个词了。



没错,我对故事很执着,甚至可以说是痴迷,因为我就是一个被故事拯救、滋养和改变的人。


听完我的故事,你会更理解故事对我的意义,可能也会让你重新理解故事的意义。


什么是故事?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给故事下过一个简单的定义,就六个字——冲突颠覆生活。

我的故事,就开始于一段被颠覆的生活。



我来自大别山区的一个小县城,父亲高中毕业,母亲初中毕业,我还有个妹妹,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就都去世了。


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我记忆里常常会有这么一幕:深夜的时候,睡醒了,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在。

害怕得想哭,想去找爸妈,爸爸去打牌了,妈妈去找他去了,但妹妹睡着了,我又不敢出门。



通常第二天父母回来,他们又会为了这个争吵,通常还伴随着家暴。受伤的母亲奄奄一息,很多次在深夜里我和妹妹面前说:“要不是为了你们,我早就自杀了。”


我看过一个妇联的数据,在中国,每年大概有16万妇女自杀,其中60%妇女自杀是因为家庭暴力。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被丈夫殴打,2.7亿个家庭里,约30%的妇女遭受过家暴。



可小孩子又懂什么?我除了哭之外还能干什么呢?甚至就连哭还得偷偷的。我也尝试反抗过,打不过我爸呀,当时我只想快点长大,好保护我妈妈。


现实让我觉得很无力,在深夜里的想象会让自己更恐惧,我害怕鬼魂、妖怪,怕得睡不着。幸好还有故事,里面有能够保护我的英雄,想到还有孙悟空在打妖怪,我就会觉得安心一些,就能睡着了。



故事温暖了那时候的我,也治愈了我,就像毛姆说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那么故事就是这座避难所里最明亮的窗户,透过它,我看到了更加宽广的世界。



高中的时候,我很幸运地遇到了几位好老师,高一班的主任许浩老师,上早自习允许我看课外书,那一阵我看了很多国内外的优秀小说。在故事当中,我看到了外面更辽阔的世界,我想要走出大山。


小县城里要走出去,要么考大学,要么当兵,顶多再加一条,出去打工。复读了一年,我终于考上了一所大学,虽然只是个二本,但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跳出原生家庭的环境了。



所以我是满怀着欣喜,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但现实很快给我浇了一盆冷水。


一般选大学呢,标准就三样:学校、专业和城市。可我是个“三不沾”,我考上的是云南民族大学,你是不是没听过,学校没名气,读的还是个新专业,叫编辑出版,学校又在昆明,不是个大城市,我毕业怎么办?又是一个难题摆在面前。 



所以从刚上大学开始,我就疯狂的读市面上的畅销书,省图书馆、校图书馆,一张图书卡不够,我就办两张,同时时刻关注行业网站和论坛,了解最新的动向和市场变化。


做出版要么在北京,要么在上海,二选一。剩下的就是公司。


出版社全都是国企,要求很高的,不仅要求名校,还得是硕士,想进去,机会非常渺茫。正好读客2006年成立,这是家民营公司,门槛没那么高,创业初期不好招人,进去相对容易些,新人机会也多。



但我怎么才能进的去呢?那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论坛,叫做天涯。在座有人知道吗?今天的很多大神,都是从天涯起来的,比如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所以那时候的天涯论坛,可是有很多出版社编辑会盯着的。


编辑找作者,我就在上面找编辑。结果还真被我在天涯上,找到了当时读客策划总监的电话,我想都没想就给他发了短信:


“你好,请问你是XXX吗?我是程峰,在天涯看到你的信息,看过你写的书,想问下读客缺不缺实习生。”



2009年8月,我成了读客的实习生,那是读客公司成立第三年。不到五个月,我成了正式员工,因为那时候大学还没毕业,我是用高中学历签的劳动合同。


之后,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一直在读客干到去年辞职,一直在跟故事打交道。


不知道你是不是想过,故事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认为,故事提供了一种超越性。告诉我们,生活里还有其他可能,不管我们现在如何,身处的环境如何,我们都可以实现超越。



就像《排球少年》里说的——正因为没有翅膀,人们才会寻找飞翔的方法。


而故事对于我来说,就是飞翔的翅膀,它带着我飞出原生家庭,飞出大山,飞到现在。



我相信故事的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选择辞职的原因。在中国,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现在的大公司,基本都不做新的原创故事了。出版界卖的好的,80%都是老书,如果你去看畅销书排行的前十名,大部分还都是余华、马尔克斯的小说,三十年前《活着》现在还《活着》。



你说经典卖得好有什么不对吗?没什么不对,但长此以往会出现问题的,你想想现在的香港电影,是不是全都是老面孔,整个行业青黄不接,这导致曾经无比辉煌的港片,多久没有出新的经典了?而出版界长此以往也是一样的,那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经典在哪里呢?


我们得做出更多的好故事来,给行业输送新鲜血液。


这件事很重要。


因为故事,就是价值观。



中国经济马上就要世界第一了,但我们的故事,影响力却非常有限,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不及格的故事。老百姓知道的还是好莱坞、日本、韩国的故事甚至印度的故事。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像《功夫熊猫》、《花木兰》,用的都是中国元素,但内核还是西方的价值观。明明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可我们不讲,国外人就会用他们的方式来讲我们的故事。



难道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只看迪士尼的动画,漫威的电影,奈飞的连续剧长大?难道我们想让孩子们永远谈论的是超人、海贼王和哈利波特?


其实中国不缺人才,也不缺土壤,更不缺创造力,咱们对于故事这个领域,是有贡献的,只是说出来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在今天中国对世界非常大的贡献是网络文学,也就是俗称的网络爽文。



你现在听起来肯定觉得很不入流,但从影响力和传播力上来说,网络文学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很多老外都在阅读和模仿。


一个新生事物,成熟肯定需要时间。


以前中国古代文人,写的都是诗词,骈文。写小说是不入流的,都不好意思属自己的本名。但唐诗宋词之后,真正流传到现在的,是四大名著,全都是小说,全都是故事。



故事背后是什么呢?


是价值观。


这里面有属于我们中国人独特的美学和精神气质,更有中国人古老的智慧和信念,得借着故事讲出来,才能让别人认同,认同了才会吸引,最终融入。


那我们要去哪里找到中国的好故事呢?


我打算从身边开始。



我有这么一个计划,培养一百个新的作家,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我始终认为,讲故事是种手艺,是可以学习的,一百个不同行业的学会了讲故事的手艺,就可以讲出一百个不同行业的故事。


你可能会说,我就是个普通人,我真的有故事可以讲吗?


坎贝尔在《千面英雄》里说:“英雄就潜伏在每个人之中,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我是程峰,一个追寻故事的人。


在我眼中,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欢迎你把你的故事告诉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故事里的英雄,也有机会成为别人心目中的英雄。




马徐骏·策划人手记:


程峰是三日俱乐部的成员,中国最好的小说编辑之一。


我去年邀请他来开年演讲,因为公司马上要上市,他身为读客的高管不方便抛头露面。


今年,当读客上市,我们集体恭喜程峰财务自由的时候,他却轻描淡写的对我们说:“上市前一天晚上,我离职了。”


我们跟他聊了一个晚上,他为什么放弃唾手可得的财富,选择这样一条艰难的创业道理,他的回答让我们哑口无言。


我问他,你能今年来开年演讲讲讲吗?

他说:我来!


但程峰身为一个优秀的小说编辑,面对公众舞台的经验不足,前两次彩排都不过关,如果第三次彩排还不行,我们甚至准备让他明年再讲。


1月1日早上,程峰第一个到现场,我跟他聊了几句,我说你最打动我的状态,是在三日俱乐部给我们做分享,讲你专业时候的那种自信,你找到那个感觉就对了。


结果接下来的第三次彩排,程峰在舞台上找到了那种感觉,立住了。


程峰,成了!


他是被故事滋养和拯救的人,也是一个追寻故事的人,而这次的开年演讲,会成为他人生故事里一个新的华彩篇章。



朱岩梅 《“火眼”是怎样炼成的?》



我想先做个小调查,咱们在场的,有谁一次核酸检测都没做过,请举个手?


全部做过啦!


不知道你想过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筛查,又要求精准、快速,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可能你见过这个标志——火眼实验室。没错,靠的就是火眼。



这个标识有三层寓意,首先“火眼”的名字来自《西游记》,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妖魔鬼怪,让病毒无处躲藏。


其次,你注意到没有?标志里的瞳孔,就是新冠病毒的样子。火眼实验室是在疫情里诞生的,华大专门为抗击新冠打造的。


第三,它来自中国古典文学,是属于咱们中国的,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骄傲。



你好,我是朱岩梅,华大基因集团的执行董事。火眼实验室就是华大做的。我亲身经历了火眼实验室的诞生,我想分享给你火眼的故事,华大的故事,和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未来的故事。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武汉封城。华大创始人汪建老师在大年初一,就立刻带队,逆行武汉。

一天深夜,汪老师突然让我设计“火眼实验室”的logo,而且反复强调,一定要体现出孙悟空“火眼金睛”的寓意,要让病毒无处藏身。



我马上让设计总监鲁明江召集团队,很快拿出来十几个方案,几经修改,24小时内确定了这个设计稿。然后,我俩跳上了去武汉的列车。


深圳北上的高铁,空空荡荡,很多车厢一个人都没有。我们一上车就赶紧找列车员问,武汉停车吗?她问,你们是干嘛的?我说我们是去支援的,列车员立显敬意,说:停的,到时我来叫你们。



到了武汉,只有三个人下车,包括我和同事。以往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几乎一个人都看不到。我想问哪是出口,都找不着人,所有商店都大门紧锁。


当时我心里想:要是长期这样,经济可怎么办?得尽快控制住疫情,让生活恢复正常才行。


汪老师刚到武汉时,我们的实验室一天只能检测100多份样本。有着丰富公共卫生经验的汪老师知道,这样根本无法应对来势汹汹的病毒,于是当即决定:马上找地方建新的高通量实验室。


几经周折,最后在当地支持下,选定在光谷一个尚未完工的写字楼大堂里,开始建设第一座“火眼”实验室。大概2000平米,还是毛胚的。汪老师亲自上阵,指挥设计和施工。


抗疫就是打仗,分秒必争。



我们用5天装修好了一半,先用起来。10天完全建成投入使用,检测能力达到1万样本/日。


可能你听到每天1万份没什么感觉,要知道原来的检测都是手工提取样本,一天只能做100多份。火眼实验室全部装备上自动化设备,很多设备都是专门为疫情研制的。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做到了。


从100到10000,整整100倍,只用了10天。后来,又翻了100倍,达到每天100万样本的检测能力。



这么快速的上量,离不开华大人的付出。


这里我要讲一个人的故事,这个姑娘叫马红霞,华大人一般不叫“总”,但他的领导尊称她“马总”,别看她人瘦瘦小小的,能量巨大。


23号封城,大家都在往外逃。但我们需要人增援武汉,就在微信工作群里招呼:谁能去武汉?群里瞬间刷屏“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马红霞本来已经出城了,因为有项工作,只有她做得最好,走了没人能顶。于是她赶紧往回返,警察拦住她,说:你回去可就出不来了。她看着警察说:“我就没打算再出来!”警察看着她,啥也没说,放行了。


像马红霞这样的人,其实还有很多。他们的故事都写在《火眼英雄志》里,我们给今天所有人都带了一本,在你的伴手礼袋里。



基辛格曾经在《论中国》里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而我要告诉你的是:现在的中国人,不止保护着中国,还在保护着全世界。



2020年5月,加拿大疫情肆虐。汪老师马上和我说,要给白求恩家乡,捐赠一座火眼。我们立即联系到白求恩的家乡多伦多市,由猛犸公益基金会给多伦多捐赠了一座“白求恩火眼实验室”。


80多年前,白求恩大夫在我们最危难的时候,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这份情谊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



“火眼”也将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传递到了全世界。不到两年时间,这个logo已经闻名世界,去到了近40个国家,全球已有100多座火眼实验室,为上亿百姓提供核酸检测。


“火眼实验室”是在疫情中诞生的,但检测能力不是华大突然才有的。


2003年SARS,华大是中国最早完成病毒测序的。2011年那次德国“毒黄瓜”事件,也是华大帮德国人最早完成病毒测序的。还有近年非洲的埃博拉、寨卡。这20年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都有华大的身影。


华大一直在挽救生命。



他,叫蒋玮城,之前是深圳前海农产品交易所的CEO。


2014年,他的夫人因为手术并发症,住进了ICU,而且反复高烧,病情越来越重,却始终查不出病因。家里两个孩子,小的才1岁多,这个家不能没有妈妈。


医院的几次病危通知,让他万念俱灰,玮城第一次有了失控的感觉。曾经他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目标,可是站在ICU门口,面对死亡,他攥紧的拳头,却不知道应该挥向哪里。他深深感到了无助、无力。



这时,ICU主任向玮城推荐了华大,说:“基因技术可以做2000多种细菌病毒检测,要不你试试吧?”玮城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联系到我。


做过两次检测,华大确定她感染的是鲍曼不动杆菌,这种病菌喜欢潜伏在输液塑料管口,很难彻底消杀。华大还第一时间给出了药方:替加环素。


拔管,用药,退烧。检测结果出来48小时后,玮城的夫人就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很快就下地,回家,恢复正常生活了。现在他们还添了第三个宝宝。



玮城说:“虽然之前我也知道华大,但万万没想到华大居然是个能救命的。”


经历这次跟死神的赛跑,玮城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很快,他做了一个意外的决定——加入华大。现在玮城是猛犸公益基金会的副秘书长,在不懈地努力,让基因科技惠及更多人。


玮城是被华大的实力征服的。被华大征服的,又何止是玮城一人?!


我也是。当初决定放弃学术界一片大好前景,就是被汪建老师为华大构建的使命和愿景感召的。



华大的使命是——“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汪建老师希望华大首先能够做到的就是要“消灭”几种病,哪几种呢?唐氏综合征、聋哑、宫颈癌、地中海贫血和结直肠癌中晚期。


我是邯郸人,在家属大院长大。


小时候,我家楼下住了一个哥哥,是我爸爸同事的儿子,高干子弟,长得很帅,他夫人也是个美人,俩人都是大学生,换到今天,就是偶像剧里才有的神仙眷侣。


这本来是个人人羡慕的家庭,却生了一个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也就是第21对染色体上多了一条,这种病也叫被成为“21-三体”综合征。上过央视春晚的“舟舟”,得的也是这种病。



我妈妈说,可能因为她夫人的工作环境离X光太近,辐射造成的。在我们家属院里,还有2例,母亲也都是医生。但她们后来远离辐射,生了二胎,孩子都是健康的。


这位楼下的大嫂,为了照顾孩子辞掉了医院的好工作,为贴补家用还开过出租车。这位大哥因为家庭的压力,郁闷酗酒,喝醉了在床上抽烟,点燃了床垫,把自己活活烧死在家里。


这就是一个发生在城市里,一个高干家庭的悲剧,那农村的怎么办呢?是不是会过得更惨?


后来我才知道,唐氏儿的发生原因,至今还不完全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并不是遗传性疾病,患儿的父母都是正常的,是在怀孕过程中基因突变造成的,可能是因为辐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2011年,我惊讶地从汪建老师那里得知,华大当时已经在研发唐氏儿的无创早筛技术了,只要抽取孕妇胳膊上的5毫升血,就能在怀孕12周时检测出来,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而且准确率大大高于传统唐筛技术。



从研发到如今10年了,已经有1000万孕妇享受到了这项技术,避免了4万多个唐宝宝的发生,造福了十几万家庭。


三年多前,我回过一次邯郸。当年貌美如花的大嫂,如今已是苍老不堪,一身的病,她唯一担心的就是,如果自己走在孩子前面,孩子日后怎么办。

当我告诉她,这个病我们今天可以用几百元就能检测出来。



她说:要是当年有这技术,多好啊!


咱们可以算一笔账。


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600~1/800,按照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每年出生的唐氏综合征患儿为2万多例,除了给家庭造成长期沉重的精神负担,每年政府为此付出的救济补贴约为82亿元。


如果按照之前1500万新出生儿,把82亿投入到检测费用,只需给每位孕妇花550块钱,就可基本避免这种病的发生。



与其事后补救,不如未雨绸缪。


我们除了希望早日天下无“唐”、天下无“聋”,还在为“消灭”地中海贫血、宫颈癌、结直肠癌中晚期而奋斗。


再讲一个华大员工的故事,我们暂且叫他“大鹏”吧。


大鹏从华大跳槽去了一家深圳大厂,一年后体检时,发现自己结直肠癌晚期。


他是一个全栈工程师,申请回来,当时我正好在牵头负责“员工健康计划”,破格批准他回到了华大。

他加入了这个项目,一边自救,一边预防同样的悲剧发生在其他员工身上。



很快,大鹏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突变基因,吃了一年针对这个基因的靶向药,病情有所改善。但不幸的是,癌细胞产生了耐药性,新的基因突变无药可治,大鹏病危。


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ICU病房,他全身插满管子,已经深度昏迷。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进ICU病房。


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死神的客厅,那种味道,应该就是死亡的味道。个别还有意识的病人,看着我的那种求救的眼神,那种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表情,让我终身难忘。



第二天,大鹏走了。他才30岁。如果是结直肠癌早期,生存和治愈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可惜他的病发现得太晚了。


从ICU出来的第三天,也许是那里的病毒太过猛烈,我两次晕倒在车库和电梯里,失去了意识,但我无论如何都忘不了大鹏妻子在ICU门口对我说的话:

“大鹏这一年,非常开心。他非常感激最后这一年能在华大度过,不仅多活了一年,也多陪了家人和孩子一年。他每天都非常勤奋地工作,感觉自己有力量、有希望,救自己,帮别人,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可以说,除了外伤,所有疾病都与基因有关。这些疾病,未来都可以通过“火眼”实验室检测。只有精准检测,才能精准预防,才能精准治疗。


最后,我想给你看一把尺子。


2012年,我在瑞典诺贝尔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里,买了这把折叠尺。


它长2米,叫——发明之尺(“The Inventions Rule)。从1801年到2000年,每厘米是一年,一面刻着当年的重大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另一面刻着当年的重大社会、文化事件,每一面各200个。



我一厘米一厘米仔细看过去,

1803年,第一台蒸汽轨道机车在英国诞生;

1954年,双螺旋由英美科学家共同发现;

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登陆月球

.......


前面199个,没一个和中国有关系。直到最后一格——2000年,写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几乎完成”。 

正是因为华大,中国才加入这一计划,与美英德法日共六国科学家一起完成上世纪的这一伟大科学创举。



如果不是华大参与1%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把尺子上刻的科技进步,就会跟中国毫无关系。


说得狠一点,如果不是因为华大,在这200年里,中国在对世界的科学技术贡献上,就交了白卷。


2000年,既是一个世纪的结束,也是新世纪的开始。诺贝尔博物馆选这一事件作为尺子的结束,意味深长。既是反思过去,也是预示未来。


我们期待,中国人可以在下一把尺子上,留下很多很多造福人类和值得骄傲的贡献。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我们迎来了21世纪的第8037次日出。每一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都是一个新的机会,留给奋斗者去开创。


我相信,华大有机会,推动中国带领世界,“消灭”几种病,像过去欧美国家“消灭”天花、小儿麻痹症一样。



华大有一个梦想:

有一天,让天下孩子远离聋哑,都能听到朗朗之声,

有一天,让地中海贫血的孩子,重拾健康和欢笑。

有一天,让所有的女性,远离宫颈癌。

有一天,让结直肠癌中晚期,不再发生。


我们想守护每个人的健康,让人类从“共同富裕”走向“共同健康”。



马徐骏·策划人手记:


我很早就知道华大基因,以前在央视跟创始人汪建老师一起做过节目,我当年差点就加入了华大,但当时我觉得我的专业对华大没用。


今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辅导了一次朱岩梅老师的演讲,那次不是我的主场,虽然朱老师的表现已经是全场最佳,但我对结果不满意,所以邀请朱老师来我们的开年演讲分享一次。


朱老师对我说,上次是她自己的私事,而且工作太忙,不能投入太多时间,这次是讲华大基因的事,我们都是汪建老师的“传教士”,会投入最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做好这次开年演讲。


朱老师是个一诺千金的人。


8年前她为了控制体重、保持健康,承诺改用自己不擅长的左手吃饭,好让自己慢一点,少吃一点,从那天开始,朱老师就再也没有一次用过右手。

所以,朱老师做出的承诺,我知道她一定会做到。


这次讲的是火眼实验室和华大基因的故事,我都不知道现场到底讲哭了多少人,最后有人在后台给我们提意见,能不能下次准备点纸巾。


其实朱老师根本没用什么煽情的演讲技巧,我们也根本不强调什么技巧不技巧的,我觉得那玩意没用,就是真实的故事最动人,朱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诚的状态讲述出来,已经极其震撼了。


我也圆了自己曾经的一个心愿,为华大,为汪建老爷子做点事,未来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做更多,我也愿意做华大的“传教士”,因为这是关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未来,最重要的事。



王子一 《一个小学生的星辰大海》



你好,我是王子一,今年读初一。


我是在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科幻的,是从小得到上听了怀沙老师的科幻课,感觉好神奇,一下子给我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我记得听他讲的第一本书叫《三体》。当时听完感觉,哇!好厉害!完全不懂他在说什么!但就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然后我就买了《三体》的小说来看,这一看更不得了,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拼在一起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但就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从此我就入坑了,成了一个科幻迷。



其实我不太爱看书的,但科幻书我就能一直看,一直看,所以爸妈反而很支持我看科幻小说。

到现在我连听带看的科幻小说,已经有上百本了。


我还试过自己写科幻故事,但是那些深奥的哲学问题我也不懂,但我觉得懂不懂其实不重要。我就觉得自己写得开心,不管别人看不看得懂,我能打造出一个属于我的世界。我是这个世界绝对的创造者和支配者,我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马老师告诉我,这是创作者的喜悦,顶级的快乐就是创造。我其实也没听懂他在说什么,但我觉得开心就很好。



今天我想跟你讲讲,我读科幻的一点感受,马老师说我的内容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强,但贵在很真实。


科幻给了我一个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我最喜欢的科幻故事,叫做《记忆传授人》。

讲的是一个男生,就是那种被选中的孩子,然后他就得到了记忆传授人的真传。


在他们那个社区里面,每个人都会被分配到一个工作,他的工作很特殊,他也不知道他的工作具体是什么,就是到一个老人的屋子里面,然后那个老人就通过把他的手,放在他的背上,然后给他传送记忆。有点像武侠片里传内功。



因为在他们那个社区里,世界是完全黑白的,每个人对色彩都没有概念。而且是全部世界都是人工建造的,他们对大自然的雪、树、雨、太阳都一无所知,只有男主角他知道这个世界。他得到记忆传授人的真传之,就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


然后他就带着这份希望,逃离了这个社区。因为他逃出去之后,他的记忆就会回流到每个人的身上,所以说这个结尾是一个开放式结尾,就是他逃出了这个社区,然后前面是一片白光。


我之所以会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看完之后,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那会怎么样?



是不是有人隐瞒了一些过去的事情,并且没有让我们知道?这个脑洞挺大的,对吧?


但我发现,故事其实就是源于生活的,这个《记忆传授人》的故事,根本就是现实的真实投影。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别人传输着过去发生的事情,然后又把我们经历的现在,用历史的方式传递给未来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要作假,要隐瞒,那未来的人就会被我们影响。同样的,也许我们也已经被过去的人影响了。



我经常听到大人们说,过去怎么怎么好,现在有多么多么糟糕。


比如茨威格就写过一本《昨日的世界》,在书里,作家一直在缅怀着过去,并且觉得今天的世界有多么糟糕。


我很不理解,人是不能回到过去的,对吧?哪怕过去再好,也已经过去了,缅怀过去,并且批评今天,有用吗?


有时候我看综艺,会看到有些很有文化的伯伯,很深沉地说,现在怎么怎么不好,过去怎么怎么值得怀念,未来会变得很糟糕,我就有点生气。


首先,你说的过去特别好,我没见过,但我听说,你们那时候打开龙头没有热水,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并且出门还要带钱包,付钱不能扫码,不能坐地铁打车,联系不能用软件,这样的日子,你告诉我好在哪儿啊?



然后吧,你还说未来很糟糕,我就更生气了,伯伯你是不一定能活到未来的,我可是要在未来过日子的。你干嘛诅咒我啊!


你不努力说把未来变得更好一点,还一个劲儿说将来很糟糕,你是不是吓唬我!


然后更过分的是,还说现在年轻人躺平没追求,这是不是精分我不知道,但我就是很生气,总感觉被你套路了有没有!


我们可是要在未来好好过日子的好吧!你能给我点希望不?


甚至我发现,这种喜欢过去,胜过未来的情况,居然是很普遍的,就拿科幻来举个例子吧。


我发现,大人们的追求跟我很不一样。



如果有一台时光机,大人们貌似都喜欢往后穿,回到过去,比如电视剧,好像都是往后穿越回去的,很少有往前,往未来穿的却很少。而且讲的都是,自己怎么通过现代的知识,开个挂,去让以前的古代人目瞪口呆,看起来是很爽,但我有个疑问,这难道不是利用信息差欺负人吗?你们这样有意思嘛。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就是经常被欺负的那个呀!大人们经常跟我说,你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因为你还小,你不懂,你得听我的。


后来我发现,很多事,大人其实也未必懂,但却会不懂装懂,然后来教育小朋友们。有意思吗?


如果我有一台时光机,我就要往前穿,我要去未来,能有多远就去多远,如果有1000万年之后地球末日,那我也想去看看。



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科幻给了我一个新的,看世界的方式。


另一个读科幻的好处,是让我变得不那么计较了。


我记得第一次听怀沙老师讲《三体》的时候,觉得特别神奇,我们人类跟三体人有沟通,我们的信号能传到宇宙里面去,这就很不可思议。我第一次觉得,宇宙里面还是有另外的生命的。


因为我以前对宇宙的理解,就可能是书上黑漆漆的图片,通过这个故事就发现,其实在黑暗里面还是有很多文明存在的,并且是比我们人类还要高级的文明,然后就觉得人类其实挺渺小的。


科幻作家莱姆曾经说:“不是所有地方的一切的事物,都是为我们而存在的。”在浩瀚的宇宙里,注定隐藏着无数人类无法理解的非凡现象。



科幻的意义,是让我们遇到一种和现实中的正确,截然不同的正确。


而知道了宇宙有多大,就会发现自己的烦恼有多小。


每次我会纠结考试分数的时候,就想一想地外生命。然后我就感觉,自己的格局被打开了,我在以前班里分享的时候,就觉得我们班同学格局太小了。即使是在我们这个年纪,也没必要在一些分数上斤斤计较,要不就是追星什么的。



我们可以抬头看看天空,太阳和月亮在我们存在之前就存在,在我们离开之后依然存在。而夜晚的星光,却可能来自于亿万年前的一颗又一颗恒星,在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它们也许已经消失了。


这种感觉特别奇妙,我用语言表达不出来,只能借用今天其他演讲嘉宾的话来说,科幻让我变得辽阔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科幻不能成为我们逃避现实的工具。


作家米兰·昆德拉在被捷克驱逐出境的时候,官员拿出一个地球仪,问他想流亡到哪个国家去,昆德拉转了转地球仪之后问:“你还有别的地球仪吗?



前面提到的莱姆说:“这年头,太空航行只不过是逃避地球上各种问题的手段。换句话说,你飞往群星的时候,暗地里会希望在你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地球上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并且结束了。我确实无法否认,不止一次,尤其是从漫长的旅程返回时,我焦虑地往舷窗外张望,只是想看看我们的星球有没有变成一个烤焦的土豆。”


好的科幻,应该是激发出想象,让人努力把更好的未来,早日实现的。



比如清朝的科幻小说就幻想过“千里传音”,在今天不是已经实现了吗?我们可以拿起手机,不管天涯海角,随时通话。甚至神话传说里的千里眼、顺风耳,就是通话时开不开摄像头的事情。这些对古人来说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我们现代人的日常。


就像美国科幻作家克拉克说过的:“高度发展的科技与魔法无异。”



马老师跟我说,叶永烈老师曾经写过一本科幻小说,叫《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中国人1978年的时候对于未来的想象,才不过半个世纪,里面很多事情都已经实现了。还有一些没实现的,也在实现的路上了,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现实唉声叹气呢?


科幻不是避世的《桃花源记》,而是一张通往未来的路线图。



说了这么多,讲了科幻对我的影响,这里我也想吐个槽,对怀沙老师说,我觉得你的科幻专栏,五个字——“越来越水了”!


原来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时候,一个音频讲一个作品,前半段概括内容,一直高强度输出讲鸡汤,感觉听得特别过瘾。然后到现在,非给他分板块,一个专题他就讲一个地外生命,三四集讲一个故事,就是越来越水了。到后面我都能猜到他在讲什么了,


我妈有一次跟我一起听,她说这个音频你是不是听过?我说我真的没有听过,但我也能猜的到了。就是他开始糊弄小朋友了,但是糊弄不了我。


我虽然还小,但是有辨识力的,就像大人们说的,我们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我们现在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渠道很多,我们看过的好东西也很多,你们大人不要拿差的东西来唬弄我们小孩子,唬弄不过去的。


你们别觉得我们好欺负!我们的童年,不是你们的童年。



讲科幻至少要有怀沙老师之前的水平,做演讲,至少要有今天开年演讲的水平。


我是今天年龄最小的演讲嘉宾,但我对于未来的想象力,可能是最大的。


我听过一个问题叫: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的回答是:当然会啊!我有信心!


因为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所以,请给我们足够的真实,也给我们自由的想象空间,我们想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马徐骏·策划人手记:


王子一是这次开年演讲年龄最小的嘉宾,只有13岁,刚上初一,但她对未来的想象力可能真的是全场最大的。


她的稿子也是最晚定稿的。


因为在此之前,疫情出现反复,她学校里有阳性病例,全校其他学生居家隔离了14天,我一度做好了她来不了的准备。


但最后还是确定能来,可只剩下了5天的准备时间。


她对我说,没问题的,我可以!

结果她真的做到了。


当天的表现,她是全场笑声最多的,因为一个孩子的纯真可爱,在她身上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没有舞台腔,不是“小大人”,就像开年演讲的所有嘉宾一样,她就是她自己。


结束后很多朋友给我消息,说王子一的演讲让他们重新反思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对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


1月2号中午,王子一要回学校考试了,我们中午一起吃了个饭。


她问我:“我长大了,能接你的班吗?”


我说:“当然可以啊,那个时候,也是我应该要离开的时候了。开年演讲的舞台留给你,但你要像这次我帮助你一样,帮助更多人。”


在街上,她还跟一个宇航员的coser拍了张合影。



车子启动的时候,我对她喊了一声:“王小宝!前进四!”


我好像看到她的眼里,有一点泪光。




马徐骏 《怎样重塑一个古老的行业?》



去年的今天,我在48小时里,体验了一把过山车一样的经历。


2021年的1.1号,我们在凌晨0点到4点,办了第一场开年演讲,因为内容足够精彩,到场的听众都很兴奋,之后我们还一起去海边,看了下一个十年的第一缕阳光。


就在完成了这个史无前例的挑战,感到无比兴奋的时候,我所有的专栏从得到app下架了。



我是得到app的第一批年度专栏作者,整整三年的时间,每天一篇3000字的文章,大年三十都没有休息过。因为长期写作,我的颈椎第六节出现了钙化。


我对得到是有感情的,在内容能力的提升上,得到给了我很多帮助。在办开年演讲之前,我也咨询过罗振宇老师,他还给我提了一些优化的建议。

结果活动成功地办出来了,我就被封杀了?


我觉得这里是有一些误会的,也许有一天,能够和解。因为我不认为我在做的事情,跟得到是竞争关系,甚至跟任何现有的商业模式都不存在竞争关系。



我真正想做的,是重新塑造一个古老的行业,帮助更多人。


这个行业跟你有关,跟我有关,跟每个人都有关。

这个行业就是演讲。


从人类能够用语言彼此交流开始,所有人都要讲话。在人群中能够表达好自己想法的人,就能凝聚和团结人。


像《蝇王》里,当男主角拉尔夫吹响海螺的时候,人们就自然会汇聚到他身旁,推举他做领袖。



你会发现,一个人想要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被看到,被喜欢、欣赏、被认同、被追随,能够使用的方式其实非常少,要么是写文章,要么是做演讲,而相比著书立说,做演讲的成本显然更低。


这就是为什么。从古希腊的将军、演说家,到现代的领导者、商业领袖,演讲都是他们极其重要的,扩散影响力的手段。


但这件事,我们做好了吗?


来看这样一些画面,你可能会很熟悉。现在一般去参加活动,观众们是什么状态?打瞌睡,玩手机,互相闲聊。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参加过这样的活动,现场搭建也许花很多钱,但内容却让你有一种在浪费时间的感觉?


但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那个站在台上的演讲者,他眼里看到的是什么?一群人观众,看天,看地,看手机,就是不看他。他是不是也倍感煎熬?


那么问题来了,钱花了、人来了、话讲了,结果所有人都不满意,这样对吗?为什么这样的场景反反复复地上演呢?


我们不妨来想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做好一场演讲,最核心最关键的是什么?是演讲技巧吗?


绝对不是!


没有一个听众是来听演讲技巧的,所有人都是想要得到启发、得到收获。换句话说,都是奔着好内容来的。



但是现在的演讲培训做好内容了吗?


只告诉你别紧张,手要怎么放,人要怎么站。这到底是训练演讲,还是生产人形立牌啊?


演讲技巧都是锦上添花,内容才是“锦”,连“锦”都还没有,往哪贴花?


你看,霍金,他只能使用三根手指和眼球,哪有什么演讲技巧,但他每一次的公开演讲都能引起轰动,因为他讲的内容足够好。


当你拥有核武器的时候,别人学再多兵法也没用。


乔布斯开一个产品发布会,别人还得排队买票,节省了大量宣传费用不说,还可以引爆影响力,把昂贵的苹果产品卖断货。


这是因为他PPT做得好看吗?那时候的舞台跟现在没法比。是因为他有名吗?如今有名的企业家也不少,为什么上台演讲大家不爱听呢?


是因为现在没人像乔布斯一样,花大量时间打磨内容,做练习和彩排。



苹果公司前CEO约翰·斯卡利说:“乔布斯对每句话、每一步、每一次演示都反复推敲。那些看似信马由缰的自由发挥,其实经过了一遍又一遍的排练。”


我说一个数据。第一代iPhone上市的发布会,乔布斯彩排了差不多有一百次。那可是有世界级演讲水平的乔布斯啊!



而我们现在的很多老板呢?什么准备都没有,上台就是念念提词器……


你的水平不太可能比乔布斯还高吧?那为什么会觉得,上台演讲不需要精心打磨的内容,和反复用心的彩排呢?


但后来,我发现了,其实不是不需要,是不会,而且现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这样的服务。很多演讲教练,都是搞成功学和传销出身的,企业家和领导者根本就不会请,请来也没用,因为没有做好内容的功底,会活生生把一场演讲变成喊口号、撒鸡汤的传销大会,那确实还不如不请。



我们都知道美国总统很擅长演讲,这就是他们工作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人们往往根据领导人的演讲水平评判他的才能。


克林顿有8个撰稿人、小布什有5个、奥巴马有9个。当年奥巴马竞选获胜的那句著名的口号“YES WE CAN!”,就出自他的首席撰稿人,乔恩·法夫罗,他是一个80后。



总统的撰稿人都是什么人呢?必须是知识面广、思维缜密、擅长表达的人,所以一般都是由很厉害的作家和记者来担任。


越是重要的场合,就越不能马虎。越是重要的发言,就越是要打磨出足够好的内容。


可你会发现,国内真正能做这件事的人很少,一个是因为会的人太少了,另一个原因就是,做好内容这件事,成本太高、太难了。但收益真的是太大了。所以我才说,我想重塑演讲这个古老的行业。



你觉得这件事有商业价值吗?这么多企业不都要开发布会吗?这么多人不都在做演讲吗?说明这件事其实是刚需啊!能帮人提升影响力,怎么会没有商业价值?只是很多人还没看到罢了。


所以为了重塑演讲这个行业,我做了三件事:

制定标准、汇聚精英和打开市场。



首先演讲教练自己的能力要强,就像成甲说到的查理·芒格老爷子,从各行各业里吸取精华。我学习研究了很多学科,要说是这些领域的专家,我肯定谈不上,但博览群书,知识面宽。


另外,我把过去在新东方教出国考试,累积的公众演讲经验,在央视、卫视做节目,累积的面对镜头和媒体的经验,加上写作专栏累积的内容经验,融合到了一起,打造出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可以保证让一个人上台有绝对精彩的表现,不管你是什么背景。


这件事还要感谢一个人的启发,就是李诞。



他出版了一本书非常棒的书,叫《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这里面把他对怎么做好脱口秀的理解都写了出来,我总结下来,一共有三个核心要点:


第一、逐字稿。没有稿子全都是扯淡,想改好都没东西改。

第二、读稿会。让一帮高手来给你做修正,集体智慧共创。

第三、开放麦。反复地练习、彩排、试错、揣摩找感觉。



我看到的时候,直拍大腿,因为要做好一次演讲辅导,核心也是三件事:


第一、逐字稿。

第二、打磨会。

第三、练习和彩排。


要做出好内容来,其实底层逻辑是一模一样的。


在书里李诞特别强调,这些方法是他个人的“偏见”,所以在这本工作手册前面,他特地加上了“李诞”两个字,希望之后有人来纠正和完善。


但我觉得,这是他谦虚的表现,这哪里是什么偏见,而是做出好内容必须遵循的常识和规律。


在一个还没有标准的行业里,先制定出一套标准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诞总的启发下,我写了《马徐骏·演讲教练工作手册》,把我的工作流程和心得都完整地写出来,现在是1.0版本,之后会不断迭代,也希望之后有人来纠正和完善。



各位的伴手礼里,有纸质版,我的公众号里可以下载电子版。


今天本来也请了李诞来现场,结果他公司有事来不了,那就隔空表达一下对诞总的感谢吧。


但靠我一个人想完成对行业的重塑,是不可能的,需要有更多有能力的高手一起来做。



所以我开了“首席内容官训练营”,chief content officer club,简称CCOC,我把自己的心得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在CCOC交付出来,希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演讲教练来。


目前CCOC开了两期,让我非常惊喜的是,已经有一大群优秀的教练涌现了出来,这次开年演讲,我们10位嘉宾优秀内容的背后,有教练们的努力和付出,也请允许我在这里对他们表达感谢。



当然,我们的教练也问过我,你这么毫无保留地教,是不是在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啊?你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吗?


我说,如果徒弟强了,师父没饭吃,只能说明这个师父没出息。


徐浩峰导演说:中国传统武术绝艺原本就不多,几百年来你藏一招、我藏一招,藏到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师父得自己不断进步,才是给徒弟做了个好榜样。

我的目标,是要让这个行业越来越好,如果有一天我不干了,结果我还是这个行业的天花板,那不就意味着这个行业没发展、没前途吗?得有更多厉害的人涌现出来,这才是个有希望的行业。


CCOC会继续办下去,欢迎你的加入。


当然,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好演讲的核心是好内容,打开市场是需要时间的,需要多久呢?


我想给你讲个故事,来自于女作家安·拉莫特。



她哥哥十岁的时候,要交一篇鸟类报告。之前写了三个月都毫无进展,眼看第二天就要交作业了,看着空白的报告,哥哥急得快要哭出来了。


他们的爸爸是一位作家,这时候,爸爸走到哥哥身边,把手放在他肩上,对他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画。”


安·拉莫特长大后也成为了一位作家,她出过一本关于写作的书,名字就叫《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但你可以发现,这本书的英文名叫“Bird by Bird.:Some instructions on writing and life.”它在说的不止是写作,而是关于生活的真谛。



我不知道打开市场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就像两年前的我们,不知道会发生这场疫情一样,我只知道,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一件事接着一件事,认认真真地做下去。


高大的橡树,也是由小小的橡树子慢慢长成的。


我们需要的,是耐心。

我们遵循的,是常识。

这恰恰是奋斗者做事的方式。



这么做事,看起来慢,但却很扎实,所以我相信未来的回报也会很高。因为你会发现,用过我们服务的人,是回不去的。


每个人都对好东西有感知,标准上去了是下不来的。


而且目前来看,如果你想要做出顶级的好演讲和发布会,我们其实是唯一的供应商,你也没有别的选择。按照赫尔曼·西蒙教授的说法,我们就是《隐形冠军》。



去年,我在这个舞台上承诺,开年演讲我们会连做十年,我们是种树的人。


今年,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叫做“回响”,它是两个海螺组成的无限符号,寓意“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们想让那些奋斗者们动人的故事,能够在这个世间回响。


我们也在用海螺召唤着同路人,想要重新塑造一个行业是很艰难的,就像取经一样,我们需要你的帮助,你的加入,我们一起互相扶持,踏上漫漫征途。


我们化缘、我们翻山、我们涉水、我们战斗,我们自己就是孙悟空,我们自己就是唐三藏。



最后,我再讲一个非常打动我的故事,来自于《三体》。


他是章北海,小说里,中国太空军政治部主任,也是亚洲第三舰队旗舰舰长。他是整部小说里,我最敬佩的人。


在面临三体人威胁,所有人都崩溃、绝望的时候,他忍受着怀疑、嘲笑和牺牲,坚定地朝着最有希望的未来前进。



有人说,比水滴更坚硬的,是章北海的意志。当他面对着茫茫的黑暗宇宙,和2000年未知的航程时,他给整个舰队的命令只有三个字——“前进四!”


“前进四”是飞船的最大加速度档位。他想说的是,唯有拼尽全力地前进,才是希望所在。


所以我想说,不管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现实,也不管未来还会有多少困难,对于奋斗者来说,最好的回答只有三个字:


“前进四!”




马徐骏·策划人手记:


作为开年演讲的策划人,我跟合伙人Tony一起打造了去年和今年的演讲,我们还会继续把这件事做下去。


我们相信奋斗的力量,也坚信舞台的光芒属于每个努力的奋斗者。


昨天走的时候,现场一个不认识的朋友对我说:

“你们这么搞,以后我参加活动估计都没法听了,这个标准抬的太高了”


我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的活动,都让人想听,值得听,耐听,这才是我们奋斗的意义和价值。”


从这些嘉宾的身上,我们反复看到的是,想要真正做好一件大事,是不能有什么胜负心的。


用13岁的王子一的话来说:“格局要打开。”


我们愿意把舞台搭建好,让更多优秀的奋斗者在开年演讲上闪光,我们不总结过去,不矫情的说自己不容易,我们就是努力踏实的“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往下做,认同我们的人,会来的。


我们希望未来终于有一天,中国各种大型活动,都变成让人觉得有收获,想听的好活动。





昨天撤场之后,我跟Tony站在舞台原址,这里在几个小时之前,还上演了一场让人久久不愿离去的演讲大秀,如今已经还原成了一片空旷。



刚才是“电光影里斩春风”的幻梦吗?


不是的,我多了几条皱纹,Tony多了几根白发,这是一切真实存在过的证据。


这个宇宙里所有的声音,都来自于震动。

而“回响”的舞台,就是每个奋斗的人,用自己的生命拍打着坚硬而冰冷的现实,产生的震动发出的声音。


我们梦想着有一天,中国有最好的演讲和知识分享平台,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最动人的故事,最终超越TED,成为世界的标准。


我们梦想着,有一天,不再是我们的字幕组去翻译英文的演讲,而是外国的字幕组,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日文、韩文、泰文来翻译我们的演讲,学习我们的东西。


我们坚信,不断的努力下去,这一天会到来的!


我们也需要你的帮助,如果你也喜欢“回响”做出的努力,请把来过这个舞台演讲者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告诉更多人,也欢迎你来到“回响·2023开年演讲”的现场。


回响·开年演讲 第三场

时间:2023.1.1 

地点:上海  

目标:全世界




特别鸣谢


首席赞助:美素  剽悍一只猫

场地支持:上海1933老场坊

合作伙伴:华大集团  生财有术  由心咖啡


活动策划与运营:北京斯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keynote设计:沉潜工作室

视觉制作:观乘映画

音乐/音效设计:北京飞扬无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


总  策  划:马徐骏


总  监  制:王    磊

制  片  人:王    菁 

执行制片人:单子诺

现场导演:郑    硕

视觉总监:郭    珺

keynote顾问:刘哲涛

形象顾问:毕蕾

化妆指导:向星杰

现场统筹:赵婉钎  吴文琪  Crystal   

内容合伙人:张绮 王金蕾 朱海婴 刘焕然 刘红雨 张一 雷夏锋 徐颋 周妍 徐艳飞 

运营支持:苏妍妮 杨茜 潘虹 蔡蓓菁 邵慧文 陆韵 方蕙卿 卜巧燕 童婷婷 陈瑶 曹书芸 段春风 黄雅真 谢汪儒 尚彤 杨慧茹 

画  外  音:伏玟晓



奋斗者的舞台,等你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马徐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